残奥赛场包揽金银铜牌,中国健儿传递“无臂飞鱼”的力量

针对性快速响应 2024年09月07日 23:36:02

6日晚,巴黎拉德芳斯体育馆,全场观众起立,注视着三面五星红旗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在巴黎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郭金城、袁伟译、王李超包揽金银铜牌。

蔚蓝泳池中,三名“无臂飞鱼”双腿高速拍打水面,到终点时一头撞向池壁。郭金城还以30秒28刷新了前辈郑涛创造的世界纪录,赛后他激动地用脚拍打水面,后仰着倒入水中,宣泄着喜悦。

虽然与金牌失之交臂,但亚军袁伟译也很开心。巴黎之行,他以2金2银圆满收官,弥补了三年前在东京的遗憾。

袁伟译、郭金城、王李超(从左至右)

三年来,每天8000到10000米的计时游泳配合力量训练,让他的个人能力飞速提升。“最困扰我的是技术细节。直到比赛前,我还在想自己做得够不够好,但这次算是把训练水平都发挥出来了。”他在赛后说。

他知道,会有人守在电视机前看他的比赛,或不经意间刷到某个视频片段。

16年前,8岁的他因高压电事故失去双臂,全身烧伤面积达46%。躺在病床上看电视时,他无意中看到2008年北京残奥会“无臂飞鱼”何军权夺冠的画面,这让他备受鼓舞。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袁伟译的父亲在网上给何军权留言,没几日就收到回复。在残奥冠军的鼓励下,袁伟译开始练习用脚写字、穿衣、上网,并对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学习游泳。2009年,在何军权的介绍下,袁伟译开始投入专业训练,飞往自己心中的高山。

每到夏天,他烧伤处的皮肤就会因天气炎热和空气不流通而化脓,必须到医院处理。但他没喊过痛,伤口一愈合就主动要求回归训练。这份坚韧和勇气,让他13岁就入选了湖北省残疾人游泳队。

所有“无臂飞鱼”都曾面临在水中保持平衡的挑战。为克服这一困难,袁伟译在训练时腰间绑上阻力伞,脚上挂上盛满水的塑料袋,以此增强腰部力量。

由于全程靠下肢发力,他必须严格控制体重,几乎不碰甜食。最后冲刺阶段,以头撞向池壁更是“无臂飞鱼”们必须经受的疼痛。

东京残奥会1金1银1铜、世锦赛“三冠王”、杭州亚残运会2金1银2铜……健全人无法感同身受的疼痛与磨砺,让“无臂飞鱼”生出翅膀。

“从健全人到残疾人,这个过程很难很难,但是体育把我的人生引上了一条更好的路,让我更加自信、阳光、开朗,身体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袁伟译说,“我不想让这样的力量只停留在我身上,我想把它传递给更多人。”

出生在山区农村,他看到很多有梦想的孩子,但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条件实现梦想。“我想出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

从母亲口中,袁伟译得知一对姐妹在学习之余还要照顾她们患病的母亲,就开始资助她俩上学,并为热爱画画的她们购买绘画工具,在生活上为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外,他还为家乡小学捐赠学习器材,开展励志演讲,为当地蓝天救援队捐赠救援装备。

这次比赛结束后返乡,他还想抽空去看看自己资助的孩子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