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大社会学系人类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最佳的政治理论学习起始时间是7月,过早可能会导致记忆不牢,而太迟则可能造成记忆困难或需要大量额外时间。规划时,应根据个人打算复习的次数来设定每日的学习量,比如按页数分配。不推荐依据每天设定的学习小时数来规划,因为若仅规定一小时学习政治,要么难以确保学习质量,要么可能导致进度滞后。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来说,首先单词是基础,背单词是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任务,直到考研前一天。我刚开始接触考研单词时,只觉得又多又杂,背了以后似乎没有效果,转眼就忘掉。后来听过一次考研英语讲座后,我开始按照记忆曲线来记单词。每天看100个,在上面标注重复的日期,以第一天算起,第3天、5天、7天、15天、30天都翻阅一次,按照日期来重复该重复的内容。开始时我是以看为主,之后越来越熟悉之后,就用卡片遮住中文部分,自己回忆单词的意思,如果暂时想不起来就立刻看中文翻译,加深印象。这种方法开始时效果不显著,但在后期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有个弊端,重复的日期有时会重合在同一天,也就是有时一天要看的单词量特别大,我也苦恼过,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单词之外最重要的是真题,真题之中最重要的是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说得特别正确。就英语来说,除了背单词,一战时我整个暑假的时间都花在了翻译真题中的阅读文章上,从97年到08年,每天下午翻译两篇,并工整地写下来。这不仅训练了阅读,同时也练了翻译。二战时因为已经很熟悉真题,我开始看张剑的英语阅读提高篇,将不懂的单词和词组划出来,分析其中的长难句,并且重复看,一段时间后单词量和句子的理解都有提高。将真题中的每一个单词、词组、长难句弄懂后,我将重心放在分析阅读题目的设置上,给每一个题目分类,在文章中划出与正确选项相关的句子,理清考点在哪。同时对错误选项也进行分析,弄清是张冠李戴、误解文意还是别的什么惯用的设置手段。如果真的分析通透了,拿到题目就能看出错误选项是哪几个,因为考研英语出题的干扰手段重复率特别高,这是我后面慢慢领悟到的。新题型我主要是做张剑的那本书,用铅笔做,考研前两个月开始,全部做完之后再擦掉重做。作文的话也是上考场前两个月开始训练,每天下午写一篇,逐渐归纳自己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是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基础。这门课的核心在于对不同理论流派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你需熟悉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格尔茨的文化解释学等主要理论框架,并能分析它们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对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人类学等新兴理论视角也不能忽视。我的建议是,不要死记硬背,是凭阅读原著和论文,尝试理解每个理论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脉络,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讨论。
社会文化人类学方法是实践性的学科,它强调田野工作和参与观察。你需掌握如何设计研究问题、选取田野点、进行深度访谈、记录和解析数据等技能。在备考过程中,阅读一些经典的田野研究报告,如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礼”或格尔茨的“巴厘岛的剧场国家”,理解他们如何运用方法揭示文化现象。模拟设计自有的田野研究项目也是提升能力的有效方式。
学习这两门科目,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是工具,帮助解读世界;方法则是实现这一解读的过程。在理解理论的,要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凭实践加深理解。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这是学术研究的灵魂。
持续阅读和写作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帮助你拓宽视野,理解多元观点;写作则能帮助你整理思路,清晰表达。我常常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相关文献,每周至少写一篇关于所学内容的心得体会,这对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