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国际中文教育考研全攻略:通关秘籍与复习要点大放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想强调的是,在政治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位学习伙伴,你们可以在后期互相测试,这样的互动学习方法非常有效,能迅速提升记忆力。在我复习政治的末期,我确实做了大量的习题,像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这是基本的要求,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做。此外,我还做了米鹏的八套卷、任燕翔的四套卷、蒋中挺的五套卷以及徐涛的六套卷,但只专注于选择题部分。这些模拟题的成绩可能会有所不同,不过别让这些影响你的情绪,毕竟这些模拟卷与真实试题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做完后一定要记住答案,今年考试时我就碰到了选择题的原题,尽管我现在记不清是从哪一套题里来的了(可以肯定不是肖四或肖八)。多做题总是有益无害的。
考研英语方面:
实习期间,我每天通勤将近两个小时,便利用这个时间通过手机应用复习了一遍单词。回家后,我又重新浏览了一遍,但这次只是看,不再刻意背诵。(重点:每年我只是用手机应用背一次单词,其余两次都是浏览和理解,不强制记忆,毕竟一次性记住那么多单词确实不易。)我认为,单词的意义并非如此繁复,它们往往因中西语言差异被赋予多种解释,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全部记住。通过归纳和模糊处理,你会发现它们的核心含义是一致的。因此,我认为死记硬背并无太大帮助,关键在于阅读时能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大致含义。我花费一个月的时间专注于小作文,改编各种类型的范文,使之符合我个人的语言风格和习惯,以便于理解和记忆。到了考试时,小作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因为这类实用型作文变化不大,只需替换些许词汇,基本分数就能拿到。
对于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我把它们结合起来练习,因为我正是从完形填空开始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这两部分我仅做历年真题,从1986年至2013年,有时一周一套,后期时间紧迫时则一天一套。一位2013年取得82高分的朋友建议,当选项难以抉择时,可选择与文章主题相符的;同时,先看两个题目,读文后再解答,做完再继续看下一个题目。完成完形填空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很多正确答案可能是文章前文中出现的同义词、相应时态或反义词等。做这两类题目的时候,不应仅视为任务,还要学习其中展现的英美文化和习惯,以及为写作积累素材,包括词汇和句型。大作文我没有特别准备,倚仗原有的功底,这是我英语考试中的强项。我倾向于避免使用"I", "I think", "It"等,更喜欢将动词转化为名词,这样的表达通常更为流畅地道(这可能反映了我个人的偏好和近期的努力方向,望理解)。此外,这类用法在阅读和翻译中也常见,我在阅读时会留意并学习。还有一些常用表达会在历年阅读和完形填空中重复出现,记下它们十分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汉语基础是根基,涵盖了语言学、词汇、语法、语音等多个方面。对这一部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基本规则和结构。我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现代汉语》等经典教材,凭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我还经常查阅《汉语大词典》,以加深对词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语音部分需反复听录音并模仿,提高发音准确度。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则更偏重于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这部分的学习,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导论》是我主要参考的书籍,它系统地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我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模拟课堂中,设计教学计划,体验教学过程。对跨文化交际,我阅读了多种文化对比研究的资料,凭案例分析,增强自有的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
学习这两门科目时,我发现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至关重要。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并进行自我检测,如制作 flashcards 或模拟试题。参与讨论小组,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也能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知识点。
我也会利用网络资源,如观看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的教学视频,参加在线研讨会,这些都为我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尤其重视历年真题的训练,这能帮助我了解考试风格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