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留在宁化红军村:从红军后代到准00后毕业生,让长征出发地更好

针对性快速响应 2024年10月14日 09:12:02

东经116°36′58″。

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这组巨大的坐标数字迎面而来,它便是宁化县内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东经坐标。

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4个重要出发地之一,也是最远的出发地。1934年10月,一万四千多名中央红军从宁化出发,迈出了长征第一步。

90年后,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于10月12日起正式集中开放。当天,在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村,董振堂、罗荣桓、张鼎丞、粟裕、萧华、叶飞、孔俊彪、张新华、张雍耿等9位革命烈士或开国将帅的后人来到这里,与百余位三明市、宁化县的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精神。

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里的东经116°36′58″标志。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在相同的坐标下,不同的人走上了新时期的“长征路”。

宁化老红军王胜彪的后代王荣吉,放弃外出闯荡的机会,选择留在乡村,默默奉献于百姓之中;22岁的大学毕业生欧阳丽英,在志愿服务期满后,毅然决定留在宁化的“中央红军村”凤凰山村,以文创事业为媒介,传承红色文化;而宁化的村支书张燕彬,则利用起自媒体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毅力、坚持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宇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如是说。

90年后的今天,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正引领着“风展红旗如画”的宁化发展前进。

长征最远出发地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元旦》,开篇的“宁化”指的即是今日的宁化县。

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最远出发地。

《毛泽东选集》写道:“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即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

“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根据出发的距离,福建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最远的出发地。”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如是叙述。

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村长征历史步道入口处的标志。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地处闽赣边界的武夷山南段东麓,宁化曾一度成为中央苏区稳固的战略后方、东方屏障。据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讲解员谢小丽介绍,宁化为苏区提供了20余万担(1担相当于120斤)粮食,60余万担油菜,20余万双草鞋布鞋,还组织了2万多人的担架队。

“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这首山歌,讲述的是当年宁化苏区的妇女宁愿剪掉自己的头发、也要去参加红军队伍的故事。

在当时,客家妇女的传统发型被称为髻子。谢小丽说,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宁化有774名妇女割掉髻子,组成了当地的“红色娘子军”,承担起当时的负责运送粮食任务,可以说,“宁化的妇女撑起了宁化红色的半边天。”

青年参加红军,妇女支援生产,孩子组建儿童团,宁化苏区上下一心,共同为革命事业倾注了心血与力量。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宁化的付出与牺牲:苏区时期,宁化13万人口中,就有1.6万青壮年参加红军,参加长征的有6600多人,大部分在湘江战役中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幸存58人。

“没有忘记”

“苏区人民没有忘记红军。”10月12日,开国上将萧华的女儿萧霞在宁化县凤凰山村“重走长征路”时对澎湃新闻说。

10月12日,开国上将萧华的女儿萧霞在宁化县凤凰山村红军街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正是由萧华作词,他14岁参加红军,解放后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据《学习时报》报道,1933年春,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局发出开展“扩红”运动的号召,5月上旬红军总政治部提出创建“少共国际师”。8月5日,由一万多名青年组成的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今宁都)县正式成立,17岁的萧华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政委。

少共国际师在当时的红军中,是一支最年轻的部队,战士平均年龄约18岁,很多只有十四五岁,“入伍时还没有枪高”。尽管这支队伍只存在了532天,却走出了24位共和国将军。

萧华踏上长征征途时年仅18岁。“宁化对于少共国际师而言,是一个永久的记忆。”据萧霞向澎湃新闻讲述,长征开始时,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率队从宁化出发,萧华则领两个团从石城出发,在于都会合,再一同走上漫漫长征路。

在凤凰山村列宁小学,萧霞在题为《如火如荼的准士“扩红”竞赛》展板前驻足了稍久。

“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士比参军,禾口扩红一千个,淮士一千多两个。”讲解员黄榕在现场用乡音唱起了民歌。

在歌谣声起时,萧霞一直注视着黄榕。“我基本都能听懂。”萧霞说,父亲就是客家人。

民歌里所唱的故事,正是当时扩红“比赛”的真实写照。黄榕介绍说,由于开展了这样的革命比赛,宁化淮阳和禾口两区在一个半月时间,共扩大红军2000多名,成为全省有名的扩红模范区,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表扬。

10月12日,百余位三明市、宁化县的党员干部在宁化县凤凰山村“重走长征路”。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两年前,萧霞首次探访宁化,而今重归旧地,看着已落成的体系化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段,不由感慨变化之大。她认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意义深远,它更是一个生动具体、可触可感的载体,用以激励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萧霞所说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2019年7月,党中央作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部署。5年后,在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于2024年10月12日集中开放。

宁化县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的两个重点县之一,其全域均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

萧霞所参与的“重走长征路”,是“新长征 再出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集中开放展示活动的八项主体活动之一,这项活动的启幕,也意味着长征历史步道宁化段正式启用。

10月12日下午,在淮土镇凤凰山村红军街入口,百余名来自三明市、宁化县的党员干部,从萧霞等革命烈士、开国将帅的后人手中接过红旗,迈开步伐,顺着红军街、朱德演讲旧址、列宁小学、红四军第四医院旧址等红色遗址,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精神。

10月12日,长征出发历史步道宁化段启用,百余位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我期望有更多年轻人,不仅仅能用双脚重走长征路,更能用自己的实践,来经历好自己的‘长征路’。”萧霞说,在退休之前,她是一名医生,近3年来,她逐一走访了父亲萧华曾经参与的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地点,沿着父亲的足迹重走了那段历史之路。

这些年的游历让萧霞意识到,从过去至今,苏区人民没有忘记红军。

留下来

10月12日,临近下午3点,王荣吉佩戴着扩音器,站在凤凰山村“红军街”上的“宁化茶亭”中央讲台上,正在准备稍后的“演讲”,他将讲述他的堂伯父——老红军王胜彪的故事。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挺进闽西。3月9日,红四军行军至宁化县凤凰山村宿营。

在凤凰山村五通庙大坪的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时,朱德军长向群众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思想,号召广大贫苦工农武装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自己当家作主。

据王荣吉讲述,当王胜彪亲眼看到红军进驻凤凰山后,纪律严明,买卖公平,爱护百姓,不扰民、不抓丁、不派款,心里便生出了去当红军的想法。

然而,当时王胜彪的母亲并不同意:“你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你去参军了,谁来种田?”

两年后的2月,王胜彪参加了宁北游击支队,任战士、班长。1933年10月,他调到宁化新兵连任排长,带领新兵到江西会昌,编入中央新兵教导团,经过几个月训练后,编入八军团二十二师六十六团二营五连,到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到了贵州黎平县,王胜彪调到红五军团电台工作,电台又大又重,要几个人抬着充电机和电瓶,收发报机也靠人挑,王胜彪和其他红军指战员一起,历尽艰辛,爬雪山、过草地,保证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作战联络畅通。

37名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宁化籍老红军中,王胜彪是其中一位。新中国成立后,王胜彪有一次回宁化老家时,向大家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王荣吉说,他还清晰记得堂伯父说,长征途中,饿了挖草根剥树皮吃,渴了遇到什么水都喝,还要防着敌人的飞机大炮。“珍惜现在”是王胜彪常常对小辈的教诲。

10月12日,王荣吉在凤凰山村红军街“宁化茶亭”,准备向游客讲述他的堂伯父——老红军王胜彪的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在堂伯父的影响下,王荣吉没有选择出去打拼,担任起赤岭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回忆说,在革命时期,有将近80名赤岭村青年参加了红军,其中9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荣吉说,2006年,在他成为村干部时,村里没有一条平整的公路,而如今的赤岭村置身于绿水青山之间,村民盖起了楼房。

如今,王荣吉服务赤岭村已有18年之久,当村里人陆续搬去城区时,他依旧选择留在村里。

欧阳丽英,淮土镇的又一名坚守者。

2021年,时年22岁的欧阳丽英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毕业之后,报名参加“福建欠发达地区计划”。次年7月,欧阳丽英来到宁化县淮土镇,在镇团委开始了为期2年的志愿服务。

按照合同规定,今年7月,欧阳丽英的志愿服务期已满,但她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继续留下来创业。

目前,欧阳丽英在“红军街”经营着一家名叫“征忆馆”的文创馆。她说,这两年的生活,让她对这里产生了感情。服务期结束之后,她便考虑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留在镇里做点什么,开文创店的想法随之诞生。

10月12日,自愿留在宁化县凤凰山村红军街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欧阳丽英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希望来到淮土镇的人,有可以带走的文创伴手礼。”欧阳丽英从长征元素切入,融入淮土特色,设计出六色印章套卡。此外,她还设计了2个系列的冰箱贴,目前正在处于打版阶段。

在宁化,还有在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所在地——宁化石壁镇陈塘村,有乡土情结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燕彬玩起自媒体,为村庄引流,助力乡村振兴。

为何没有选择去大城市,欧阳丽英说,不管是出去打拼,还是留在乡村,其实各有所长,“我想留下来,这就是我目前全部的想法。”

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位于宁化县陈塘村。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