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打出组合拳,楼市止跌回稳可期
“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备受期待的楼市“组合拳”来了。
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透露,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上个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关部门随即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地也因城施策,取消或调减了限购措施,市场回暖迹象明显。9月底以来,一手房看房量、到访量、签约量都明显增加,二手房交易量也持续上升。这表明政策的发力方向是对的,也为后期政策的继续扩面、加力积累了信心,增强了定力。
此次发布会推出一系列新的“组合拳”,是对前期增量政策的延续和加力,再次展现出稳楼市的决心。这对于巩固前期政策效果,持续强化社会对房地产止跌回稳的预期,堪称“及时雨”。
从具体内容看,新政策再度体现了协同发力特点。如在需求端,明确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这将直接作用于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在供应端,明确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将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实行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
这将有力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助力房地产开发的平稳,也为推进“保交楼”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发布会明确,大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将在10月25日完成批量下调,10月26日可查看结果,在31日前全部完成。这意味着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有了正式时间表,除了能有效降低购房者还贷压力,还将与之前推出的降首付、取消或放松限购等措施共同发力,助力释放更多购房需求。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不仅是量与价的调整,更要建立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基础上。其中就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支持城乡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要。发布会明确,将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由地方自主决策、自愿实施。
购房后能否及时收房,以及房屋质量是否有保障,也是近年来影响购房者信心的现实问题。发布会明确,对于保交房攻坚战,将一手抓“白名单”,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一手抓项目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楼一策”、分类推进。这不仅可以让等待交楼的购房者吃上定心丸,也将为拓宽楼市增量消费空间夯实信任基础。
房地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复杂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性,也意味着经过三年的深度调整,楼市要重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各方面政策措施必须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尽快提振市场信心和消费预期。
市场已经开始筑底,住建部研判“10月份的数据会是积极、乐观的”。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