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998家,上海做对了什么
上海总部经济又有新突破。据日前召开的2024年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发布会披露,上海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集中地区,目前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98家。
总部经济是企业总部高度集聚的经济形态,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可有力促进高端要素和资源集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代表。因此,总部经济的发展水平一直被看作是衡量城市综合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跨国公司总部数量,更是一座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象征。
在当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宏观背景下,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再创新高,具有风向标意义,也再次彰显了上海的开放活力与韧性。
发展总部经济,上海优势何在?
最近,多座城市获批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关于城市的功能定位,引发了不少的讨论。而据2017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被明确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样的高能级定位,本身就赋予了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机遇。
因为,跨国公司总部的聚集,对一个地区经济、金融、贸易、人才、物流等综合实力的要求颇高。而这些方面,恰恰正是上海作为“五大中心”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所在。
比如,2023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服务业占比高达75.2%,同样居全国前列。且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的高端服务业资源非常丰富。
如与跨国公司总部运行紧密相关的金融、保险、会展、会计、法律、人力资源、咨询等国际化专业服务资源和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也属于第一梯队城市。这样的“软环境”和综合实力,自然是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前提条件之一。
此外,上海及其领衔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不仅本身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且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开放性,与其他区域保持着较强的经济联系,这使得很多跨国企业把总部设在上海,也利于布局全国乃至整个亚太市场。近年来,上海首店经济发展持续领跑全国,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2023年,上海共计引入1215家首店,同比增长13.2%,其中亚洲级别以上首店11家,全国以上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达到13.7%,规模质量继续蝉联全国城市首位。
同时,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长期形成的国际化氛围,和对外来事物、多元文化的包容度,也使其成为外资和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理想之选。
上海浦东特斯拉超级工厂MODEL3生产线。IC 资料图
面对日趋激烈的“总部争夺战”,上海做了哪些努力?
当然,先天优势显著,并不意味着上海在吸引跨国企业地区总部上就能“躺赢”。
一方面,近年来全国不少城市都把打造总部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条赛道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更重要的是,“总部争夺战”不仅限于一国之内的比拼,更是在全球范围“一决高下”。因此,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始终保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优势,上海从未停下脚步。
如今年初,上海出台了《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其中明确,坚持系统集成、持续迭代升级,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法治化为基础保障、国际化为重要标准,为更好地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城市核心功能提升,持续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具体措施中就包括,在更多中心城区扩大“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办证服务范围,从A类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扩大至B类,让外籍人士办证更加便利高效;推动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五星卡”在沪落地更多便利化应用场景等。
今年2月,上海又专门印发《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扶持培育,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市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提升外资发展质量。
一些具体措施也充分显示出上海对发展总部经济的诚意。如对在本市认定的跨国公司亚洲区、亚太区或更大区域的地区总部或事业部总部,符合一定条件的,可获得3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高能级奖励。
另一方面,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以及日益加剧的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外资活跃度有所下降。要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总部,势必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如上个月公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24》中文版显示,202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2%。如果将外资中转地排除在外,全球外国投资更是连续第二年大幅下降超过10%。
这样的大环境下,上海跨国企业地区总部“逆势”增长,其实与多方面的努力分不开。如在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上,上海持续发力。像上个月,上海举行了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相聚上海。此外,上海各区也有不少加力行动。
如静安区今年以来已召开与欧盟企业对话会、日资企业圆桌会、“一带一路”外资企业圆桌会等,针对企业提出的企业高管紧急入境需求,积极协调出入境管理部门,为海外人士来华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杨浦则着力打造“暖杨洋”外资服务品牌,强化要素供给和政策保障,举办国际企业家圆桌交流会、外资政策解读会等活动,并发挥德国海外商会联盟、湾区委员会、北欧创新中心等驻沪涉外机构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的功能,助力企业交到“新伙伴”、嗅到“新商机”、找到“新引擎”……
这其实也是上海吸引外资和跨国企业总部的一个突出优势,即上海很多区域都非常看重外资,因此相互间便会有更明显的竞争意识,由此也倒逼出更多的吸引外资的创新手段和持续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的动力。
另外,上海在自贸区建设、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巨大增量市场空间,也给全球跨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与预期。
今年7月,上海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实施方案》明确,稳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包括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争取金融服务、生物医药、时尚消费等重点领域扩大开放措施先行先试;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快生物医药领域外商投资项目落地投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在沪开展境外已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药品临床试验等。这些无疑为更多外资企业进入上海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外资对上海持续投下“信任票”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的持续增多,只是上海开放型经济活力的体现之一。
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设外资企业3007家,同比增长18.3%。上海继续成为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而不管是跨国企业总部数量持续增长,还是新设外资企业总量继续保持高增速,都可以说是给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投下了最具分量的信任票。
对今天的上海来说,跨国企业已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城市能级不断跃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撑。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外资企业已经超过7.5万家,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3500亿美元,外资企业创造了上海近60%的货物进出口,40%的工业产值,1/3的税收,1/4的GDP和1/5的就业。
上海在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等方面的持续努力,可以真正让外资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也有利于促进全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现更突出的大城大担当。
海报设计:周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