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A保险柜售后客服维修热线《今日发布》操弄与偏见:坎贝尔的“中国叙事”背后隐藏了什么?
外交部:奉劝美方不要挖空心思炮制新名词渲染所谓 " 中国威胁 "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最近在一场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讨论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的言论,称 " 中国认为美国正在衰落,日益显露出‘是时候展现自己实力、让美国退出全球舞台’的愿望 "。他还说," 中国曾是由美国和西方盟友所主导的全球‘操作系统’的最大受益者,但如今中国正试图改变这一‘系统’的核心,以便更好地满足自身利益。"
在 10 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在回答提问时直言,美方官员有关言论充斥冷战零和思维和美式霸权主义,显然是在炮制又一针对中国的虚假叙事,目的是渲染 " 中国威胁 "、鼓噪大国竞争,实质是为遏制打压中国找借口。
" 美方有关人士一再炒作‘中国认为美国正在衰落’,恐怕更多是不自信的表现。中国不赌美国输,美国也不要赌中国输,中国人民必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毛宁说。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美国精英的 " 焦虑引导 "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时指出,坎贝尔的发言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和中美竞争日益焦虑的体现。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崛起,美国政界和学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 " 中国不仅是一个全球经济强国,更有意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 "。这一观点体现在一系列所谓 " 中国威胁论 " 的言论中。
李海东认为,坎贝尔所持的观点反映了美国精英层对中国的深层次误解。美国政客正通过夸大所谓 " 中国威胁论 " 为其对华政策寻找舆论支持和理论依据。实际上,这种过度强调中国的崛起,只是在为未来出台更具对抗性的政策铺路。
李海东进一步分析指出,坎贝尔以及美国政界常常从 " 美国视角 " 出发,假设中国认为美国正在衰落,并由此构建出 " 遏制中国 " 的战略框架。"实际上,中国对美国是否衰落并不感兴趣,也不会基于美国的衰落来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中国始终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会因为外界的判断而改变。" 李海东强调。
现年 67 岁的坎贝尔在亚洲事务上已有近 40 年工作经验,在美国数届政府的亚太政策制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被认为是拜登政府在亚太战略中的重要人物。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邵薪羽在文章《坎贝尔:拜登的 " 亚太之手 "》中详细分析了坎贝尔的外交理念和策略。文章指出,坎贝尔的外交政策主要有三大特点:首先,强调 " 攘外必先安内 ",认为美国应继续维持金融主导地位、保持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经济等显著优势;其次,反对 " 单打独斗 ",主张 " 群起攻之 ",力求与理念相近的盟友伙伴组成 " 统一战线 ";最后,重视 " 价值观 " 外交,通过提升 " 民主 " 吸引力来应对东西方意识形态与模式之争。
在对华政策上,坎贝尔被认为是 " 理性鹰派 " 的代表。他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既表现出强硬的竞争性姿态,又在某些关键时刻表现出一定的克制。他曾多次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的底线,但同时也主张中美建立沟通机制,防止冲突的不可控升级。这一策略使得坎贝尔在美国国内的两党极化环境中,能够 " 两面通吃 " ——既保住了民主党内部的支持,又通过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赢得了部分共和党人的认同。
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 · 坎贝尔在华盛顿史汀生中心就中国问题发表演讲
李海东认为,美国精英层对中国崛起的认知过于自我代入,导致了其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出现偏差。所谓的 " 中国认为美国衰落 " 更多是一种反射性的心理投射,而非中国实际的立场。
" 中国多次表明,不论美国强大与否,中国都将按照自身的节奏前进,而非依赖对方的状态。这种带有代入感的误判,使得美国在对华关系中陷入了认知误区,盲目追求竞争,反而忽略了中美两国合作的可能性,进而背离了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大局。" 李海东说。
" 操作系统 " 的真实意图:美国维护全球霸权的伎俩
值得注意的是,坎贝尔在讲话中使用 " 操作系统 " 一词,以此说明美国及其盟友在战后建立的全球秩序(包括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如何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框架。在这个 " 系统 " 中,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处于主导地位,而在他的认知中,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这一 " 系统 " 中获益。
对此,李海东分析称,所谓的 " 操作系统 " 实际上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象征。这一秩序反映了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这个‘操作系统’的核心在于确保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事务中拥有主导权。"李海东分析称,然而许多国家,甚至包括美国的一些传统盟友,对这一秩序持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它们认为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在利益分配上并不公平。
坎贝尔(左)在线上发表对华言论
" 这样的语言虽然表面上看是技术性描述,但实际上是美国试图通过霸权话语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的政治手段。中国不是唯一对这一体系提出改革要求的国家。随着全球力量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全球治理的改革需求也变得更加紧迫。" 李海东说。
美国大选中的 " 中国沉默 ":美国民众焦虑的另有其他
另一方面,在美国历次总统大选期间,中国通常是竞选辩论的重要议题之一。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自 1960 年尼克松与肯尼迪讨论台湾海峡以来,中国议题几乎从未缺席过美国总统选战的辩论场。2016 年特朗普和希拉里三次辩论中也频繁提及中美关系,特朗普更是通过强调 " 中国威胁论 " 引发了广泛关注。
但外界注意到,今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关于中国的讨论却异常稀少。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 · 罗奇甚至撰文指出,9 月的美国总统辩论中几乎没有提到中国,令人感到意外。
对此,李海东认为,实际上,美国公众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例如边境安全、非法移民、经济、医保等议题,这些才是选民关心的焦点。虽然美国精英层试图将中国议题带入公共讨论,但民众对这些精英的 " 虚伪性 " 看得很清楚,未被其操纵。
" 尽管坎贝尔和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中国威胁论’持续存在,但它在公众视野中的位置却正被国内议题所取代。这也进一步凸显了美国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的脱节:精英层不断推高对中国崛起的警惕,而普通选民则更关注内政。" 李海东说。
作者丨田鑫
排版丨季靳玮
编辑丨郭永佶 黄欣
审校丨李怡
监制丨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