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谈|以伊对抗升级或影响国际能源市场,日本政治将迎来分水岭

针对性快速响应 2024年10月26日 18:06:02

【编者按】

本文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国际新闻中心与国际关系学者共同探索国际时政评论新形式的一种努力。近日,澎湃新闻邀集沪上多位国际关系学者,就中东局势、日本众议院选举、中印关系、中欧关系等近一个月来的动态和走势做盘点和分析,同时参与者也互相问难,彼此激发对所讨论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本文即这次讨论的成果,对近期多个重要国际事件有相对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的沉淀,讨论成果的呈现同时也顾及新闻的时效性。

我们希望这种“国际新闻月月谈”的尝试能一直延续下去,并有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其中。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6日凌晨,以色列官方消息显示,以色列已启动对伊朗的袭击,伊朗的发电厂是袭击目标之一。视觉中国 图

邹志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当前,中东冲突呈现常态化趋势,预计冲突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编注:本文刊发之际,恰逢以色列发起报复伊朗行动。当地时间26日凌晨,以色列战机袭击了伊朗境内的军事目标。行动结束后,以军发言人表示,以色列空军袭击了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的生产设施,伊朗地对空导弹系统和其他防空能力也遭到打击。以军消息人士告诉媒体,以军目标不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伊朗军方则声称以军袭击只造成了“有限的损失”。)

从伊以对抗层面来看,自10月1日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之后,以色列誓言报复但引而不发,紧张局势居高不下,以伊对抗升级不可避免。以色列可能会攻击的伊朗目标可能包括防空系统、军火库、导弹与无人机发射基地、石油设施、伊斯兰革命卫队,甚至攻击伊朗核设施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一旦以色列对伊朗的报复落地,无论伊朗如何反击,均将推高地区紧张,并可能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稳定。

从战场层面来看,加沙战事和黎巴嫩南部战事依然在持续。10月16日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被打死,但以色列宣称的“终结战争的开始”并没有到来,10月20日以军精锐401装甲旅上校旅长在加沙北部被炸死就是证明。在黎巴嫩方向,虽然真主党领导层遭到重大打击,但以军对黎巴嫩真主党的地面行动还处于初期阶段,10月1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住所还遭到黎巴嫩真主党无人机袭击。

最后从大国政策层面来看,外部大国普遍不希望看到中东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但难以找到结束冲突的有效办法。美国拜登政府无法约束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无力结束冲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1日开始的中东之行透出很强的政治作秀意味,难以指望其取得多大成效。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牵制了美国对中东问题的关注,也暂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冲突各方的行动,以色列等地区各方均在等待美国大选结果,短期内地区形势陷入僵持状态。近日以色列提出的加沙短期停火倡议,更像是在美国大选前的一种权宜之举,大概率难以获得哈马斯积极回应,更难以结束加沙冲突。美国大选结果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东局势的走向尚难以判断,但无论特朗普还是哈里斯胜选,美国都不会离开中东,偏袒以色列的基本立场也不会改变。

王广涛: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日本近期最值得关注的话题是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后的第一场“大考”——10月27日的众议院选举。

10月1日石破茂正式就任首相,10月8日便宣布解散众议院,并于10月27日重新大选,目前石破内阁处于“看守内阁”的状态。石破之所以急于解散众议院,其背后的考量是利用其个人较高的支持率,以及在野党尚未准备好应对选举的情况下,争取政治优势,一举赢得众议院大选。当然,很遗憾的是石破内阁支持率下跌太快,最新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只有28%。

与此同时,该举动还受到了在野党的批评,他们认为石破茂没有遵守之前不急于解散众议院的承诺,这可能影响他在选民中的诚信度。此外,石破上台后的各项说辞与其竞选期间的承诺大相径庭,这也导致其支持率的下滑。

所以,10月27日的众议院选举会是十分重要的分水岭。其中的一个可能是,自民党在选民心中的形象正在逐渐下降,如果在野党能够联合起来,可能会对自民党的执政地位构成威胁。尽管如此,根据当前各大媒体的预测,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获得过半数议席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主要因为在野党的表现并不给力,缺乏能够吸引大量选民的有力候选人和政策。

各主要在野党中,立宪民主党是最大的在野党,也是国会第二大党,有望在本次众议院选举中赢得更多的议席,而诸如日本维新会等在野党则面临议席减少的可能。如果众议院选举出现自民党或者自公联盟议席未过半的情况,那么日本政党政治的版图势必将面临新一轮的重组,自民党如果想要继续执政,则不得不与公明党之外的其他政党寻求合作,而日本维新会和国民民主党可能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

关于石破政权的对华政策,目前因为其重心在国内特别是众议院选举,所以尚有诸多不确定之处。整体而言,他对中国抱有尊重的态度,喜欢中国文化,并在历史问题上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比如他明确表示不会在任内寻求参拜靖国神社,这至少表明中日关系在历史问题上可能不会有较大的波澜。

谢超: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近日,中印双方就边境有关问题达成脱离接触协议引发外界广泛关注,这也为两国领导人在喀山金砖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创造了条件。

目前尚不知中印边界协议的具体细节,从印度外长苏杰生发布“中印边界正回到2020年状态”的表态来看,印方不再执着于“回到2020年5月之前的状态”,表明莫迪政府正尝试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对华关系。2020年以来,莫迪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的冲突和对抗政策,是近年来中印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本原因,此后莫迪政府高调为中印关系向好发展设置的前提条件,进一步阻碍了中印关系的缓和。

从印度内部情况来看,莫迪政府此次主动调整对华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发展的压力是主因。莫迪政府2024年大选选情未达预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印度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和发展不平衡,导致印度民众从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不强。莫迪政府希望尽快缓和对华关系和推动中印经贸发展,以摆脱当前经济发展困境。

早在2024年4月印度大选期间,莫迪就罕见对外表态希望“抓紧时间”解决中印旷日持久的边界问题;5月,莫迪成功连任,印方开始密集发出有意缓和对华关系信号;6月,印度媒体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印关系紧张导致印电子制造业4年内(2019-2024年)损失价值150亿美元产值,失去10万个工作岗位;7月,印财长西塔拉曼和莫迪政府首席经济顾问提议为有效促印制造业发展,“印需要放宽对中企限制”。印国内政界和学界对中印关系走向的辩论增多,为莫迪政府缓和对华关系准备了一定的舆论基础。

外部因素则是莫迪政府选择在当前时间节点主动与中方达成边界问题协议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印美关系持续发展,但印美关系发展的隐忧不少,例如拜登政府借助潘农刺杀未遂案件持续关注海外锡克教徒地位,挑动印曼尼普尔邦库基人分离主义诉求等,推升印美价值观分歧;美利用联印制华的机会加强对南亚中小国家的渗透,印指责美煽动孟加拉国颜色革命,迫使印青睐的孟国前总理哈西娜去职;美对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影响力上升等,相对削弱了印在区域内的主导地位。

2024年9月底,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实地调研美国大选和印美关系走势,发现美国政策界担忧特朗普如果再次执政,美国可能无法有效维持其盟伴体系。对于莫迪政府来说,哈里斯和特朗普都将在某个方面冲击印美关系,例如哈里斯当选意味着美国将继续关注印度人权问题,莫迪政府及其所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力量对此可谓如鲠在喉;而特朗普当选,其强调贸易平衡的做法可能冲击印美经贸关系。因此无论谁当选,印美关系都将迎来震荡变化。

莫迪政府面临的上述内外因素,可以部分地帮助理解其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做出主动让步,尤其是在美国大选结果出炉之前,莫迪政府迫切需要增强大国间关系的转圜空间,喀山金砖峰会无疑是一个合适的场合。

此次中印领导人在喀山金砖峰会期间会晤也意味着中印关系将迎来一段时期的缓和,双方的战略沟通和实践将决定缓和的力度大小和持续的时间长短,不过中方领导人原则赞同莫迪政府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设想和建议,将为中印关系的务实合作奠定有力基础。中印关系的缓和与发展,可以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典范,也将为美国大选之后的国际关系动荡带来更多积极因素。

简军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最近一个月左右,欧洲最重要事件之一是新一届欧盟委员会获欧洲议会通过。值得关注的是,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委员具有不同寻常的特点,包括:裁撤了若干委员职位而代以新增职位;委员职位间权限重叠性变高;若干中东欧和南欧成员国获得重要职位;极右翼力量进入欧盟委员会等。这些特点分别反映出:冯德莱恩所领导的欧盟委员会更加关注经济安全和对外防务,比如新增了国防事务委员,及明确了专门处理经济竞争与安全的委员;各委员权限的重叠将有助冯德莱恩更好掌控委员会和实现集权;中东欧和南欧获得重要职位,将提升它们在欧盟中的地位,如立陶宛委员负责处理国防工业一体化事务,爱沙尼亚委员作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任委员会副主席,这将反向削弱德法等核心成员国在欧盟的影响力;意大利兄弟党成员菲托被任命为凝聚力和改革事务委员,反映极右翼力量在欧盟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总之,这是一届更集权和更关注地缘政治竞争的委员会。

此外,德国东部三州地方议会选举也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在图林根州、萨克森州和勃兰登堡州9月举行的地方议会选举中,德国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影响力显著提升,它在图林根州得票率第一,在萨克森州得票第二名,在勃兰登堡州也位居第二,执政党社民党影响力减退。值得注意的是,极左翼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也在上述选举中异军突起。这表明,德国东部地区极端力量正在崛起,冲击地方政治,并可能对明年联邦议会选举带来深远影响。

从中国角度来看,欧盟理事会在10月初对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对华电动车征收高关税提议具有深刻影响。根据反向投票程序结果显示,委员会提议在理事会得以通过,这将为委员会在11月初前的终裁决定提供坚实依据。尽管目前中欧就电动车出口最低价格和对欧投资等问题展开艰苦磋商,但欧盟委员会脱离双边官方谈判而寻求与个别中国车企接触的行为正损害双边谈判的信任基础。

总之,若欧盟执意对华电动车加征高关税,反映其出于地缘政治对抗及维护欧洲车企垄断地位的目的,这违背了世贸组织原则和精神,严重伤害中欧经贸关系,并将对未来中欧整体关系及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