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时代新人“铸魂”

针对性快速响应 2024年10月30日 08:51:02

【建设教育强国 · 教育笔谈】

作者:高地(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4 年 9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这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高度,着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全面提升铸魂育人能力,深入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时代新人 " 铸魂 "。

着力铸就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为物质力量。从根本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使这一 " 思想的闪电 " 彻底击中 " 素朴的人民园地 ",转化为学生的坚定信仰。科学信仰的树立与坚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会经历一个逐渐深入的复杂过程,需要以多维、丰富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为基础,加之以自身与教育环境等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在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 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深化。

浙江宁波,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新华社发

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教师是释疑解惑的人,如果自身都疑惑重重,讲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是坚定而富有感染力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心中扎下根,使他们对自己所讲的内容高度认同,当好学习和实践的典范,才能讲深讲透,让信仰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也就是说,教师信仰坚定是铸就学生科学信仰的重要先决条件。

要努力实现信仰的有效传递。信仰的传递是有条件的,按规律办事方能达到实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好时、度、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彻底扭转一些学生对思政课形成的照本宣科、理论与实践脱节、"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等刻板印象。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要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新时代青少年学生思想心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困惑,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有学校不同学段、各学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和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学生持续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的代际传承与接力。

着力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之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和历史演进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开展教学、设计活动,例如可以结合神舟家族、C919 大飞机、国产大型邮轮、港珠澳大桥、复兴号这些 " 上天入海陆上 " 的重大突破,通过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彰显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展现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与中国信念。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的 " 红色基因库 "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使之成为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塑造学生的 " 大学校 ",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当前有些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会习惯性地问国外是怎么样的,喜欢拿西方来比较。如果没有正确的立场和方法作指导,往往容易得出模糊甚至错误的结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回答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如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时代脱贫攻坚成就等,理直气壮、深入透彻地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从根本上讲清楚我们的中国特色既是独具特色的,又是独具优势的。

着力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之魂

信心,基于发展,关乎士气,直指未来,影响甚至决定着目标实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坚信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当前青少年学生主流积极向上,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与新时代伟大成就,对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充满信心,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困惑:有的学生摇摆于 " 奋斗 " 与 " 躺平 " 之间,抗挫能力不强;有的对新时代伟大成就了解不够、认识不深,特别是对于宏观性较强、抽象度较高的成就的认同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易被网络观点和社会思潮 " 带节奏 ",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存有模糊认识;有的在价值认同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点赞 " 多、作为少;有的过度强调自我价值,缺乏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兼具政治性、科学性与创造性的工作,要善于发现和把握新时代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中面临的困惑与难题,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既要在宏观上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也要在微观上为学生解答好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等现实问题,让马克思 " 讲中国话 ",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方法," 漫灌 " 与 " 滴灌 " 相结合,以大兼小,以小窥大,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中,不断增进学生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业的信念与信心。

信仰、信念、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青年一代尤为重要。当前加强与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就在于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2024 年 10 月 29 日   15 版)

[ 责编:王蕾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