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诚健华上半年继续减亏,离盈利还有多远?

针对性快速响应 2024年08月25日 05:21:02

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8月20日,诺诚健华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诺诚健华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11.17%;净亏损2.68亿元,同比亏损缩窄。

诺诚健华表示,“公司净利润仍为负,主要由于新药研发、生产、商业化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的过程,公司在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注册、生产、商业化推广等多个环节持续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4.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6亿元。”而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11.17%,主要系奥布替尼销售量持续增加所致。

8月21日开盘,诺诚健华微涨2%。目前,诺诚健华市值为171亿元。

诺诚健华成立于2015年,2020年和2022年分别在港股和A股上市。目前,诺诚健华的在研产品包括用于治疗血液瘤、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实体瘤的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及双特异性抗体。诺诚健华共有两款上市产品——奥布替尼和坦昔妥单抗,均属于血液瘤领域。

其中,2020年12月获批上市的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的主力产品,同时也是国内第三款上市的BTK抑制剂、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款国产BTK抑制剂。

目前,奥布替尼获批了三项适应症,分别为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r/r CLL/SLL)、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r/r MCL)及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r/r MZL),且这三项适应症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维持价格不变。

其中,2023年4月,奥布替尼获批了针对复发或难治性MZL的适应症,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一款获批该适应症的BTK抑制剂。目前,奥布替尼已获正式纳入2024年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列为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ZL患者的Ⅰ级推荐方案。

诺诚健华称,正是以上因素叠加公司商业化能力提高,使得奥布替尼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4.17亿元,同比增长30.02%,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48.81%。诺诚健华还表示,有信心使奥布替尼在2024年保持下半年强劲增长。

与之可比的是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泽布替尼在国内的获批时间略早于奥布替尼,于2020年6月在国内获批上市。2023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长129.6%,成为首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今年上半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总计达11.26亿美元,再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

奥布替尼与泽布替尼相比相形见绌,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早在一开始就已经显现。2021年,即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第一个完整年,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的销售额分别为14.06亿元、2.15亿元。

不过,泽布替尼一开始走的便是国际化路线。2019年11月,泽布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首个在美国获批的中国本土研发抗癌新药。2020年才在国内上市。上述2021年,泽布替尼的销售额也指的是全球销售额。

而奥布替尼也曾有过出海机会。2021年,诺诚健华将奥布替尼在MS(多发性硬化)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除中国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予渤健。但是,2023年奥布替尼却惨遭渤健退回。

诺诚健华上市的另外一款产品坦昔妥单抗是其2021年8月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Incyte获得授权的一款产品,其联合疗法此前已被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有条件批准,用于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条件的复发/难治性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22年12月,坦昔妥单抗治疗方案在香港获批上市并在博鳌获批使用,在大湾区纳入“港澳药械通”。2024年6月,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疗法的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CDE(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获得批准。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诺诚健华自主研发了两款TYK2抑制剂 ——ICP-332和ICP-488。TYK2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属于JAK(Janus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炎症反应。TYK2抑制剂通过抑制TYK2酶的活性,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其中,ICP-332的特异性皮炎适应症已经公布Ⅱ期临床数据,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Ⅲ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并在中国启动白癜风的临床试验;截至今年8月20日,ICP-488的银屑病适应症Ⅰ期临床试验已完成。

虽然目前诺诚健华尚未实现盈利,但是已有产品实现商业化且销量处于增长阶段,而且有充足的现金可以支撑后续的研发。截至今年6月30日,诺诚健华的货币资金为69.48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7.73亿元。现金流过于充裕,今年上半年诺诚健华还分两次将40亿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