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镇馆之宝——唐代孙位《高逸图》
长江——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万年的文化史,众多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物,勾连起长江的古与今。
澎湃新闻联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共13省(区、市)主要媒体,今天起陆续推出“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之“文物篇——镇馆之宝请出列”,通过对长江沿线博物馆“镇馆之宝”、地标性文物古迹等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探访,挖掘长江沿线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共叙长江文化渊源。
上海博物馆的历代书画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其馆藏102万余件文物中,书画类一级品数量占馆藏文物一级品数量近一半,其书画藏品质量之高,由此可见一斑,所藏画史名品有唐代孙位《高逸图》、王羲之《上虞帖》、王献之《鸭头丸帖》、怀素《苦笋帖》等。
在即将开放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这几幅画史名品都将重磅展出。本期,跟随澎湃艺术走近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代孙位《高逸图》。这一画作将于11月中旬在上博东馆全新绘画馆罕见展出。
唐代孙位《高逸图卷》
孙位,一名遇,自号会稽山人。会稽(浙江绍兴)人。其性情疏野放羁,“虽好饮酒,未尝沉酩”。《宣和画谱》说他“乐与幽人为物外交”。唐僖宗李懁因黄巢起义而逃到了四川,孙位也从长安至蜀。在四川的应天寺、昭觉寺画《龙水)、《墨竹》、《松石》和《天王像》。他的画作,宋代《宣和画谱》著录了26件,面流传到现在的只有《高逸图》。该画绢本设色,图中画四人,当是魏晋时的高人逸士,即山涛、王戎、刘伶和阮籍。画家刻画出了这些魏晋“高逸风度”的共性,又画出了他们的个性。他喜欢画这类题材,这与他“乐与幽人为物外交”的生活情趣不无关系。在艺术上,从这些画迹来看,晚唐的人物画保持了中唐的水平。
孙位《高逸图》是画史唐代人物画的一件重要代表、教科书级别的作品。据考证,此图为《竹林七贤》残卷,所绘为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前隔水有宋徽宗题“孙位高逸图”。
展览现场 孙位《高逸图》
图中所剩四贤,一为好老庄学说,而性格“介然不群”的山涛,旁有童子将琴奉上。一为“不修威仪,善发谈端”的王戎,旁有童子抱书卷。一为写《酒德颂》的刘伶,回头欲吐,旁有童子持唾壶跪接。一为饮酒放浪,惯作青白眼的阮籍,旁有童子奉上方斗。四贤的面容、体态、表情各不相同,并以侍童、器物作补充,丰富其个性特征。人物着重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线条细劲流畅,如行云流水,兼有张僧繇“骨气奇伟”的特色。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趋工致精巧。而点缀的木石已用皴染,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
《高逸图》局部
《高逸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在介绍这幅作品时提到,“这幅图是典型的工笔设色。孙位笔下线条的表现能力非常强,不同的服饰、皮肤、道具通过不同的线条呈现出不同的质感。毯子、衣服颜色至今还保存得非常鲜艳。”
展览现场 孙位《高逸图》(局部)
展览现场 孙位《高逸图》(局部)
虽然这是一幅人物画,背景绘有山石、竹、芭蕉等。这幅画另外一重画史重要意义在于,“从这张画中可以看出山水和花鸟的一种技法的积累,画中的太湖石它不再是唐代李昭道的那种勾线填色,而是有积墨,能够从中体会出质感和量感,为山水画的独立成科起到了技法准备。”
(参考文献:《中国绘画史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