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多位企业家、科学家齐聚上海探讨交流
AI如何帮助企业提升生产力,如何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和数智化发展?“创二代”如何践行父辈开创的企业精神和内涵......11月5日,以“科创引领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相聚上海 共创未来”全球宣介会暨2024华裔青年企业家圆桌会在上海举行,五位海内外青年企业家、科学家围绕“科创引领新质生产力”主题开展了一次“全球视野下的青年创新创业圆桌对话”。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科学研究模式,真正提升生产力,帮助人类更好地生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欧阳万里教授表示,AI正以较以往数倍甚至数万倍的效率,改变多学科研究范式。比如,用人工智能算法辅助进行全球气象预报,就是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的应用之一。
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度,一直是业内的重点课题。欧阳万里介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书生·风乌” 气象海洋全方位预报体系,正在让AI赋能气象预测,辅助防灾减灾。研究人员提出了强大高效的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在预报精度、预报时效和资源效率三方面实现突破。“人工智能能够利用过往的气象要素,结合复杂算法,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并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近期还提出了种业、化学、谱学等大模型,助力气象、化学、种业、气动设计等多领域探索,为解决一些“硬骨头”问题提供高效的工具。
农牧食品事业是卜蜂正大集团在中国最主要的投资领域,作为卜蜂正大集团在中国的重要战略布局,卜蜂生物以研发、生产、销售添加剂复合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及配合饲料,并提供生物技术推广服务为主要业务。
卜蜂(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卜蜂(上海)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百姓介绍,作为传统的第一产业,卜蜂正在努力推动农牧行业创新研发、产业深度转型和数智化发展,比如和多所高校进行合作,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帮助他们把科研成果落地。同时,提升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分析解决业务难题,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农业强国建设。
上海仟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向导,曾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及市场营销工作。他认为,人才获取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力,他的团队致力于借助 AI 实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现代化新型人才招聘模式。
王向导表示,依赖传统招聘网站选用人才效果是比较差的,对企业而言可能只有1%左右的落地转化率。“企业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简历,靠传统手段人工筛选是很大的工作量,找到匹配需求的人员很困难。”进入AI时代,要利用AI为企业赋能,激活人才库中各方位的资料,找到精准匹配企业需求的人才。
王向导说,AI面试已经在现实中投入使用,数据大模型能够对面试进行总结,甚至能够判断面试者的表情,以及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是否精准踩中要点。“大家会慢慢习惯AI时代,也许未来企业面试普遍会在第一关就使用AI面试。”
澎湃新闻注意到,“仟寻 MoSeeker”也是业界最早提出“微信招聘”概念,王向导带领团队率先推出 AI 智能视频面试等数字化招聘平台。2022年以来,仟寻开始为中国 9 亿劳动力人口构建职业社交网络,以填补这个领域在中国的空白。王向导说,“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更强大的中国自己的职场社交网络,让更多求职者和机会可以互相连接起来,也让更多海外人才能够与中国连接起来,助力建设人才强国。”
东锦集团副董事长、总裁荣炜与父亲两代侨商深耕上海,以上海为基地向全国及世界拓展业务,稳步发展,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侨商侨企共同发展。作为归侨和“创二代”,荣炜说,创业过程中最难的一件事,就是怎么既保留传统的内容,还要与时俱进地进行产品创新,“与父辈的积极沟通交流,获取创业经验是很重要的”。
他在现场分享了东锦集团第三次创业的拳头产品——4.0鸡精(小分子鲜多肽类调味品)的内容。通过小分子鲜多肽的技术创新,在实现增鲜的同时降低钠盐的摄入,将8种蛋白融入产品中去。“我们也在寻求转型赋能,通过科技与产品创新,促进整个行业的更新换代。”荣炜说。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畅通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良性循环。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执行主席高博表示,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作为内地和香港人才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将更好地实现链接香港、内地及国际科技资源,为科技人士创业和就业提供更全面的社会资源。“如今,越来越多优质的项目在向中国聚集,我们会把好的项目、人才链接起来,加强交流分享、资源互通,联结海内外的智慧,助力科技产业转化以及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