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志勇:12万亿的化债组合拳将明显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赤字率有望不受3%的约束

针对性快速响应 2024年11月09日 16:24:02

11月8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此外,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发布会上透露,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两项政策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蓝佛安表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杨志勇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此次化债组合拳力度符合预期,而且力度的选择是科学的,将明显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地方将从隐性债还本付息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将更加聚精会神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杨志勇认为,化债工作思路的转变体现了财政的主动作为和担当,这种主动作为、系统应对问题的思路不会转变,未来肯定还要继续保留这种工作思路,不一定仅仅针对化债问题。

针对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明年“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的五个方向,杨志勇认为,这些方向都值得期待,特别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这意味着财政赤字率将更加优化,有望不受3%的约束,从而更好地满足财政资金保障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此外,针对如何看待化债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杨志勇表示,总额上看,12万亿元的化债,规模已经不小,强刺激的意味已经非常明显。

“任何政策都是有代价的。政策力度因时因势而变,够的、合适的政策力度,就是好的刺激力度。不必过分追求强刺激政策。现实中,要更多地关心化债对经济的刺激机制。”杨志勇说,理性看待化债的经济刺激作用,不仅要看化债的规模力度,还要多关注化债作用的传递机制,更要关注化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带来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化债力度符合预期,财政主动作为、系统应对问题的思路不会转变

澎湃新闻:化债组合拳落地,您认为这一力度是否符合预期?将为地方政府缓解财政压力带来哪些最明显的作用?

杨志勇:这一力度符合预期。力度取决于债务的实际情况。2023年末,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确定下来的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化债组合拳直面这一余额。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增加,加上五年每年8000亿元的用于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的资金共4万亿元,再加上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隐性债,仍按原合同偿还,这样,12万亿元的化债组合拳,对于14.3万亿元的全国地方隐性债余额来说,力度符合预期,而且力度的选择是科学的,将明显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地方将从隐性债还本付息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将更加聚精会神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澎湃新闻:历史上我们也有过几次债务置换,这次的化债政策与过去相比,力度如何?政策思路是否有所不同?

杨志勇:这次化债与过去相比,总体上看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债务置换。力度取决于现实问题的大小。力度把握关键在于是否合适,能否解决当前问题。

政策思路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化债不是被动地等到爆雷才应急进行,而是主动进行,争取了化债战略的主动。化债体现系统性思维、整体性排险,不同于点状式排雷,体现了系统观念。隐性债显性化是债务透明规范管理的重要一步,债务管理缺少债务信息的状况将成为过去,政府债务管理决策将建立在更加充分的债务信息掌握的基础上。化债不仅仅是防风险,而是体现防风险和促发展的有机协调。化债要在发展中化,化债为发展争取了时间的主动。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经验,在化债中仍然适用。

澎湃新闻:蓝佛安部长特别提到,此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如何理解?这种转变是否会是长期的改变?

杨志勇:化债工作思路的转变体现了财政的主动作为和担当。化债针对的是隐性债务。随着地方财政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隐性债将无藏身之处。化债的目的在于让地方政府可以轻松上阵,心无旁骛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不会改变。同时,主动作为、系统应对问题的思路不会转变,整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会转变,债务管理透明度的要求不会转变。从工作思路来说,未来肯定还要继续保留这种思路,而不仅仅针对化债问题。

澎湃新闻:蓝佛安部长在会上强调,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您认为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关键在于哪些?

杨志勇: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是提高政府债务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经过此轮化债,隐性债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政府债务管理要进入新阶段。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再把隐性债融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作为工作的选择项。加强地方债信息的监测,从源头上全面掌握债务信息,让地方隐性债无处藏身。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未纳入预算安排的项目不支出,这是因为隐性债问题背后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预算管理不够严格。此外,抓好违规问责的落实工作,违规的责任不仅仅在集体,而且要落实到个人,从源头上防范隐性债新增的风险。

财政赤字率将更加优化

澎湃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部长透露,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并提出了五个方向,您认为有哪些可以期待的政策?促消费方面,您认为财政政策是否会有新的举措?

杨志勇:这五个方向都是值得期待的。特别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这意味着财政赤字率将更加优化,有望不受3%的约束,从而更好地满足财政资金保障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其他四个方向预计也将有新的动作,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当有更加适应消费升级换代的举措,从品种的创新和规模的扩大两个方面着手,更加适应人民群众改善性消费需求满足的需要。

关于促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种重要举措。最主要的是通过以旧换新,让经济回到正轨,让经济回升基础更加扎实、稳固,经济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自然就上去了,从而改善短期刺激的效果。

澎湃新闻:市场比较期待强刺激政策,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化债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杨志勇:总额上看,12万亿元的化债,规模已经不小,强刺激的意味已经非常明显。再加上中国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只要有需要,进一步加大刺激政策的力度,仍然是可以期待的。任何政策都是有代价的。政策力度因时因势而变,够的、合适的政策力度,就是好的刺激力度。不必过分追求强刺激政策。现实中,要更多地关心化债对经济的刺激机制,关心化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这都将转化为资本市场繁荣的有利条件。化债不仅仅是在帮助地方政府,而且是通过帮助地方政府,来帮助企业,帮助更多的经营主体。化债相当于给市场注入真金白银,原先因为隐性债拖欠而导致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将因此得到解决,原先的企业债务问题包括政府欠企业和企业欠企业的问题,将因为化债而得到更好的解决。理性看待化债的经济刺激作用,不仅要看化债的规模力度,还要多关注化债作用的传递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化债的经济刺激作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