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碎片化睡眠”比熬夜更可怕

针对性快速响应 2024年11月18日 18:00:02

主动熬夜不肯睡、怎么睡都睡不醒、睡得晚但醒得早 …… 在睡觉这件事上,很多人或多或少会出现点 "bug(意为状况)",近期记者注意到," 碎片化睡眠 " 就受到不少关注,甚至有人称 " 碎片化睡眠 " 比熬夜更可怕,这是真的吗?

" 碎片化睡眠 ",顾名思义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晚上睡觉途中中断或醒来好多次。与只持续几秒,自己可能并不记得的短暂 " 微唤醒 " 相比," 碎片化睡眠 " 的特点是自己能非常明确地意识到 " 醒了 ",且醒来后都要再次费劲地入睡。

48 岁的市民马女士就告诉记者,这样反反复复地折磨,一夜睡下来根本感受不到身体的休息。对于有些人来说," 碎片化睡眠 " 还出现在重要的、令其激动的大活动前夜,很多人很容易 " 激动得睡不着 ",每次醒来一看,怎么才过了一两小时。同时,一些照料新生儿的家长或者值夜班的 " 打工人 ",也更易出现长期的碎片化睡眠。

那么这样的夜间频繁醒来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影响,是否真的如网友所述 " 比熬夜还可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明泉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睡眠生理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思睡期(一期)、浅睡期(二期)、非快速动眼睡眠期(三期)和快速动眼睡眠期(四期)。只有在第三、四个阶段即真正的有效睡眠阶段,血压、心率才能达到一天的最低状态,此时会排除体内代谢产物,使肌肉放松、解除疲劳。同时人类在睡着后,大脑里的血液会周期地流出," 脑脊液 " 趁机 " 冲刷 " 大脑,把大脑里的毒素清除,也是实现清理大脑 " 垃圾 " 的过程。此外,深睡期脑内的海马结构还会合成记忆所需要的记忆蛋白,完成记忆存储的工作。

" 碎片化睡眠中不能进入深睡眠期,而是处于思睡期和浅睡期,因此此时一直醒来确实不够达到解除疲劳的目的,不利于大脑清理垃圾,也会对身体代谢造成影响。"专家解释,这也是为何长期 " 碎片化睡眠 " 的人群容易在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进一步诱发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毛病的原因。

" 比如肥胖、糖尿病、打鼾,这三个毛病常常共存在一个人身上,其实就是因为打呼噜的患者一直徘徊在浅睡眠期。氧气不足或者二氧化碳排不出来的时候会刺激颈动脉窦把这种刺激反射给大脑,造成大脑皮层又重新恢复到觉醒的状态,长此以往患者体内激素就会紊乱,造成多病共存。"

可如果长久遭遇 " 碎片化睡眠 " 或其他睡眠困扰,又该如何调整呢?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上不少号称 " 睡眠神器 " 的产品热销,比如白噪声睡眠仪、经颅微电流刺激睡眠仪、头眼颈一体式助眠热敷头套 …… 这些五花八门的辅助用具是否有用?

李明泉主任指出,对于睡眠出现问题的人来说,主要分为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两种主要途径。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是家族遗传性或散发的基因变异疾病,能够确诊的先天睡眠障碍,只能用药物保证必要的睡眠。此外,一些顽固性睡眠障碍或特殊时期的睡眠障碍,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干预。

但对于其他患者而言,通常建议首先尝试非药物干预。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营造必要的睡眠环境很重要,重点在于要避免强光刺激、避免噪音刺激。" 比如白噪声的原理是形成反复同样节律的刺激,单调重复,对于大脑来说枯燥的东西确实有利于刺激睡眠反应,辅助睡眠。" 李明泉主任解释道。

来源|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