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收入增超2.5倍!商汤上半年减亏两成,总算力突破两万P
商汤 IC 资料图
生成式AI需求持续强劲增长,商汤重回增长轨道。
8月27日晚间,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汤-W,0020.HK)公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上半年实现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21%;毛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18.2%;研发投入为18.92亿元,同比增长6.1%;录得亏损24.77亿元,同比减少7亿元,减亏21.2%。
具体来看,商汤三大业务中,生成式AI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255.7%,占总收入比提高至60.4%,成为公司主导性业务;“绝影”智能汽车业务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00.4%;传统AI收入5.2亿元,同比下降50.6%。同时,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1%,占总收入的18.5%。
对于生成式AI收入的暴涨,商汤表示,是受惠于中国市场对大模型和智算服务的强劲需求、“日日新”大模型能力的飞跃式提升以及推理成本的快速下降,模型调用量增长迅速。
今年以来,商汤先后发布了日日新大模型的5.0及5.5两大版本,多模态能力全面加强,实时交互体验对标GPT-4o,同时还推出了云、端、边全栈大模型产品矩阵。
商汤董事会执行主席兼CEO徐立27日在业绩会上再次强调了聚焦端侧,他表示该领域机会很多,利用好商汤原先视觉方面的优势,打造一个完整的多模态实时交互模型很重要,目前已经推动了下一阶段的交互式应用,未来还会颠覆很多下游设备端应用,一旦实现推理成本的下降,便可以覆盖到更多的终端,而不仅仅是手机。
对于未来大模型的核心能力会是什么,徐立表示大模型尺度定律(Scaling Law)可能会遇到天花板,未来决定一个模型聪不聪明,完全在于构造模型思维链数据的方法论是否足够强,并且这一足够强的方法论能够可持续并且迭代,这些都需要优质的垂直资源数据。如果每个阶段都对模型架构进行调整,比如采用新型的多集群训练、多层级训练,端、云、边整合方案的联合训练,性价比会更高,“要让模型在行业场景当中用得好、用得起,这两条腿并行,才是我们下个阶段目前看得到的竞争优势”。
据介绍,日日新大模型客户从互联网行业扩展至智能硬件、电动汽车、机器人、医疗、金融等行业,整体调用量实现了400%的增长,用户数和用户平均调用规模均大幅增长。
同时,商汤智算服务规模化效应也进一步加强。据介绍,截至今年8月,商汤运营总算力规模已突破两万PetaFLOPS(1 PetaFLOPS等于每秒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相较于今年3月提升约70%。据显示,目前商汤智算服务京东、小米、金山办公等公司、内地三大电信运营商、吉利等车企、清华等高等院校、以及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等。
徐立表示,不同于大厂,商汤更侧重算力运营,通过软件使得运营效率提升。“这样一种相对轻资产的模式,特别是在模型和算力方面,会带来一定毛利率的下降,但实际上对于现金的损耗会减少,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模式,抗风险能力也会更强一点。”他表示。
而国产算力方面,徐立表示看好国产化算力推理成本下降的趋势,同时在一定的垂直领域,国产化算力在训推方面存在性价比优势,有很大市场空间。
根据IDC近期发布的国内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商汤大模型平台及应用以16%的市占率排名行业第二,智算服务以15.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在智能驾驶领域,商汤“绝影”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翻倍,上半年新增交付70.5万辆,累计交付车辆数达到260万辆,同时,新增定点车型15个,新增定点车辆数约600万辆,其中包括大众MQB、丰田雷克萨斯等海外品牌,还参与了多个中国车企的出海项目。商汤“绝影”自动驾驶小巴在深圳前海、江苏无锡、陕西西咸新区、上海临港等多个城市均开通了运行路线,行驶总里程已突破300万公里。
商汤科技执行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徐冰在业绩会上就商业化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他表示,现在生成式AI的市场非常活跃,需求也都很“痛”,痛点之一就是算力紧缺。商汤积累了丰富的算力资源,公司的算力运营能力、组网能力等都正在很好地去进行商业化变现。同时,国内有大量企业都想在生成式AI上有所布局,用大模型能力去做下一代产品、驱动新的用户体验,从AI手机到AI电脑,再到电动汽车的智能化,竞争很激烈,而商汤就是很多企业主要大模型能力的提供者。
他表示,生成式AI还处在行业早期,如果想要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高增长、高增速,就一定要有极强的专注度,所以商汤也必须把资源聚焦,确保可以把能力打通,覆盖用户痛点。
截至8月27日收盘,商汤股价报收1.18港元/股,涨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