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后亚盛医药市值创年内新高,大交易之外还有杀招

针对性快速响应 2024年08月28日 13:33:02

港股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亚盛医药(6855.HK)日前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亚盛医药收入创下新高,实现收入人民币8.2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477%,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售收入和对外合作授权收入等。在此基础上,公司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人民币1.63亿元。

受此消息影响,8月26日亚盛医药大涨超10%,市值突破百亿大关,创下年内新高。

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实现盈利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亚盛医药在报告期内最大的业绩驱动依然来自其目前的核心商业化产品,也是公司的首个上市品种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报告期内,耐立克®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13亿元,较去年下半年环比增长120%,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

此外,耐立克®在BD方面也迎来重大进展,有力推动了公司走向盈利。在报告期内,亚盛医药与跨国制药企业武田就耐立克®签署了一项独家选择权协议。一旦选择权被行使,武田将获得开发及商业化耐立克®的全球权利许可,惟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等地区除外。

该合作总交易额达人民币93.6亿元,包含7.2亿元的选择权付款,和共计86.4亿元的选择权行使费及额外的潜在里程碑付款。同时,公司还将获得基于年度销售额双位数的递增销售分成。截至目前,此项合作为国内小分子肿瘤药领域的最大的对外权益许可。此外,亚盛医药还获得武田的股权投资。

财报显示,亚盛医药目前已收到选择权付款人民币7.2亿元和股权投资款项人民币5.4亿元,成功出海为亚盛医药带来的帮助已经开始在公司的业绩中得到体现。

核心产品获直接对手认可

虽然近年来国内创新药市场表现有目共睹,但从亚盛医药这份财报中抽丝剥茧可以再次得到印证的是,具有明显创新优势与差异化的产品依然能够在国内市场交出一份优秀的商业化答卷,而依托创新产品带来的出海能力,才是中国创新药企业们目前破局的最优解。

不可否认的是,与武田的耐立克®BD交易,正是亚盛医药此次实现盈利的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跳出报表上的数字本身来说,这笔交易背后依然有许多值得讨论的东西。

客观来说,国内创新药与MNC的BD交易本身并不稀奇,但对于资金雄厚的MNC而言,其的BD动机与选择方向上,或是寄希望与快速进入某个被广泛看好的领域,如ADC,或是对于自己较弱、或是在自研上错过的领域进行补强,如曾经国内企业多笔PD-1的BD。但此次武田与亚盛的BD则有所不同。

与亚盛医药一样,武田本身也在血液肿瘤上有重点布局,其旗下本身已经拥有泊那替尼这一产品,其是全球首个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从本质上来看,双方可以说是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可以说,这一BD交易也意味着亚盛医药与耐立克®在血液肿瘤这一方向上的实力与潜力得到了全球资深玩家的认可。

目前来看,耐立克®作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其在BCR-ABL这一靶点上已经表现出全球Best-in-class药物的实力。

除了已经公布的一系列临床数据外,最重要的一项在于,2022年,耐立克®首次公布的海外临床数据便显示,该药物在难治性CML和Ph+ ALL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包括那些对武田泊那替尼或诺华阿思尼布耐药的患者。而其在其他的一系列临床研究上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与耐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耐立克®目前并未与泊那替尼或是阿思尼布进行头对头的临床研究,但耐立克®的前述海外研究入组的是经同类药物治疗失败无效的患者,从这一方面也已证明其疗效更好。而这显然是武田愿意出手的最大考量之一。

而实际上,由于泊那替尼受困于黑框警告与即将专利到期,以及阿思尼布带来的冲击,武田也是急需在血液肿瘤,尤其是CML上推出一款新的主力产品以维持地位。对于泊那替尼与阿思尼布耐药患者表现出了良好疗效的耐立克®、以及其全球III期注册临床带来的确定性,可以说正是武田所急需的,也意味着武田后续必然在血液肿瘤上会把主要力量放在耐立克®身上,为耐立克®的海外商业化增添了更多确定性。

这一点,从其愿意溢价购买亚盛股权便可以窥见一二。

参考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和黄呋喹替尼与传奇生物的CAR-T的业绩表现看,自身能力过关的国产创新药,配合拥有强大商业化能力的外资合作方,是完全可以在海外市场获得丰厚的商业回报的,更何况耐立克®本身作为一款Best-in-class药物,其在实力上甚至还要更优于前述几款国产创新药,非常有希望成为下一款国产“重磅炸弹”药物。

未来的商业化前景显然也得益于耐立克®目前在血液肿瘤领域多头并进的研发局面。2023年7月,耐立克®联合化疗治疗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关键注册III期研究获CDE许可, 有望成为国内首个用于一线治疗Ph+ ALL的TKI。目前,耐立克®治疗Ph+ ALL已被纳入CSCO指南,获得I级推荐。权威专家认为,耐立克®在Ph+ ALL在去化疗方案中具有核心的治疗地位,有望带领Ph+ ALL治疗进入无化疗时代。

而从商业化上考虑,相比CML这一适应症,Ph+ ALL拥有更大的患者人群,随着后续临床的不断推荐,耐立克®还将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血液肿瘤还有大招

当然,市场对于亚盛医药的预期也并不止于一个耐立克®,其第二款核心产品,具备Best-in-class潜力的Bcl-2抑制剂APG-2575也在全球稳步推进多项研究中,而APG-2575目前的市场环境甚至比耐立克®还要好。

APG-2575也是全球第二个、中国首个看到明确疗效、并进入关键注册临床阶段的Bcl-2抑制剂,有望成为首个在中国递交上市申请(NDA)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Bcl-2抑制剂。

具体到数据上看,2021的 ASCO年会和2022的 ASH年会上亚盛医药均有口头报告披露APG-2575的数据。其中,APG-2575联合阿可替尼在R/R CLL/SLL患者中的客观反应率(ORR)达98%、在初治CLL/SLL患者中的ORR达100%,并且均保持了与单药治疗相当的良好安全性。

此外,安全性与便利性则是APG-2575目前对直接竞争对手维奈克拉时拥有的更大一个优势。

APG-2575目前的数据显示其安全可耐受,肿瘤溶解综合征(TLS)远远低于维奈克拉;另外,APG-2575的给药方式为每日递增给药,可以快速达到目标治疗剂量。而无论是维奈克拉还是全球其他在研同类药物,由于其安全性原因,都是每周递增给药,超过一个月才能达到治疗剂量,这无论给医生还是患者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而安全性与便利性则是维奈克拉目前在增长上面临的最大阻碍,拥有这一点优势的APG-2575后续潜力的想象空间则是巨大的。

具体到研发进度上,APG-2575目前几个核心的临床分别是:获CDE许可开展的治疗复发/难治(R/R)CLL/SLL的关键注册II期临床研究;获FDA许可开展的针对经治CLL/SLL患者的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获CDE许可针对初治CLL/SLL患者的一项关键确证性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获CDE许可的一线治疗新诊断老年或体弱AML的注册III期临床研究;以及最新获CDE许可开展其联合阿扎胞苷(AZA)一线治疗新诊断的中高危MDS患者的注册III期临床研究。

在这几个适应症上,APG-2575此前披露的数据都很亮眼,在ASCO和ASH等顶级学术会议上都有过公布,显示出在多个血液肿瘤上的治疗潜力。而在临床策略方面,上述几个研究的研究设计方案都各有亮点,基本上尽可能在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上实现了最优解。

而在商业化前景上,除了在临床策略上获得的先发优势,APG-2575通过与阿斯利康阿可替尼的临床合作,有望实现在治疗端的深度绑定,考虑到阿斯利康在全球强大的商业化能力,无论APG-2575的海外权益最后如何归属,凭借着疗效与安全性、出色的临床策略与合作方等几个因素看,其商业化前景都相当乐观。

在耐立克与APG-2575外,亚盛医药后续研发管线保持强劲,在研品种如APG-115、APG-2449和APG-5918都具备全球BIC或者FIC潜力。这些品种均陆续在AACR、ASCO、EHA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最新积极数据,为进一步临床探索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运营层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1亿元;截至2024年7月初,货币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8亿元,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持续推进后续品种的临床开发。而在报告期内,亚盛医药还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密递交了一份关于建议首次公开发售代表公司的普通股的美国存托股份的F-1表格登记草案,有望赴美二次上市。这也将为亚盛医药后续的全球开发提供更好支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