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苏州摸到你后背了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乔悦
编辑 | 张来
" 我觉得我们来错地方了 …… 不太确定苏州是不是真的一线城市。"
去年十月,一对来自爱尔兰的旅行博主 " 疯狂探险家 "(Two Mad Explorers)发布了一条名为 " 我们第一次来到苏州 " 的视频,引发广泛热议。
视频中,这对夫妇从杭州乘坐高铁抵达苏州。他们期待看到一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都市,但苏州旅店外古朴的建筑群却让博主有些困惑," 这里没有超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实际上在很多方面看起来很旧 …… 这真的是一线城市吗?"
旅行博主 " 疯狂探险家 " 在视频中称 " 苏州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现代 "
或许他们的疑问正是许多人对苏州的第一印象——典雅的园林,幽静的街巷,处处透着江南水乡的韵味与历史积淀。这里似乎更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非经济繁荣的现代都市。但这种初印象既真实又片面。
倘若将视线从古城移开,走向金鸡湖畔,画风则截然不同。这里,矗立着酷似 " 巨型裤衩 " 的东方之门,总高 278 米,它是苏州现代化的象征之一。与 " 东方之门 " 仅一湖之隔,是有 " 鲤鱼尾 " 之称的苏州国际金融中心。一东一西、一 " 鱼 " 一 " 门 ",当地人戏称这是 " 鲤鱼跃龙门 "。
事实的确如此,过去 30 年里,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 " 鲤鱼跃龙门 " 的故事。周边的高科技园区、国际化社区和繁忙的商务中心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另一面——工业奇迹的代名词。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风光 / 图源:图虫 · 创意
目前,苏州已有经营主体 280 万户。2024 年新增 206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10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时,还有多家企业入围 2024 年《财富》世界 500 强。全市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达 47 家,占全省 23.5%,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但神奇的是,这座引领制造业前沿的城市,既不是省会,也不是计划单列市,更不是直辖市,只是普通地级市,却创造了一次次的经济奇迹。
" 中国最强地级市 " ——苏州,到底是如何养成的?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标杆?
制造之都
苏州的工业实力独树一帜。
作为第一梯队的领跑者,2022 年,深圳、上海、苏州率先跻身万亿工业 GDP 俱乐部。2023 年,苏州 GDP 接近 2.5 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 4.4 万亿元,仅次于深圳,位列全国第二。
2024 年,苏州依然追赶深圳。1 至 11 月,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为 4.75 万亿元,而苏州同期为 4.26 万亿元,全年预计逼近 4.7 万亿元。
作为下辖 4 个县级市、6 个区的小城市群,苏州以全国 0.09% 的国土面积和 1% 的人口,创造了 2% 的经济总量、3% 的工业增加值、4% 的实际使用外资和 6% 的进出口总额。
2023 年,苏州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分别为 0.8:46.8:52.4,二三产业占比平分秋色,放在全国都极为罕见。
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 图源:苏州市统计局
这从侧面说明,苏州第二产业在保持较高占比的同时,已经跳脱了传统模式,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迈进,使工业经济地位保持稳固,并能与服务业一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如何进一步破局?苏州工业化的下一步,打造全球领先的 " 智造之城 "。
今年 1 月 3 日,苏州召开 " 新年第一会 ",将 " 新型工业化 " 作为主题。这是苏州连续第二年将这一主题作为开年最重要的议题。
会上发布的《苏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5 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6 年,苏州将打造 4 个万亿级产业、培育 15 个超千亿级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5 万亿元的目标;到 2025 年,规上工业产值将达到 4.8 万亿元,工业投资总额增速保持在 10% 以上,继续巩固工业强市的优势地位。
为实现这一蓝图,苏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有效投入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 10 项政策文件及清单。
" 扩投十条 " 设定了清晰的目标:计划短期内每年推动 1000 家企业设备更新、实施 1000 个投资超 1000 万元的增资扩产项目;到 2027 年,完成设备投资 1100 亿元,技改投资 1300 亿元,并改造 3 万亩低效工业用地,以高效整合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也在会上签约、投产,其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220 个,总投资 998 亿元;投产 ( 启用 ) 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166 个,总投资 796 亿元。
在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检查晶圆质量 /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对于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和互联网这种不断掀起造富神话的行业比起来,制造业留给大众的印象总是有些笨拙甚至乏味,但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制造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保证了产业链的稳定和安全,保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 企业有困难的时候,政府总是无处不在的。现在不少产业都遇到了寒冬期,苏州这些政策就是在给企业雪中送碳。" 一位参会人员告诉南风窗。
一批批企业在苏州的帮助下成长壮大,也让 " 制造业之都 " 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 招商引资要看长远 "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总面积 278 平方公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构建了成熟的产业发展格局。协鑫集团作为较晚入驻园区的民营企业之一,2016 年陆续在此设立了总部和旗下 4 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近 2000 亿元。
协鑫选择苏州并非偶然。最初,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但由于办公成本高企和发展空间受限,集团决定将目光转向苏州。" 苏州是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综合考虑经济指数、招商指数和创业指数等因素后,最终决定把总部搬到这里。" 协鑫控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王营表示。
协鑫入驻后,立刻感受到苏州效率带来的惊喜。不到半年,总部就在园区顺利建成。甚至在办公楼还未完工的时候,园区就早早做好了道路规划,在公司各个方向设立指示牌,连地铁都已经通到了门口。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航拍 / 图源:图虫 · 创意
入驻后,协鑫不仅为园区企业和居民提供稳定、清洁的热力和电力,还投资建设了多座新型储能电站," 园区每用 10 度电,有 7 度都是协鑫贡献的 "。然而,协鑫的主要光伏产业链布局在全国其他地区,大部分经济和税收收益并未完全体现在苏州。
" 最初我们就像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鸡," 王营坦言,但园区不仅给协鑫提供了优质的公共资源,还为近千名员工提供了价格极低的人才公寓。
因为对政府而言,他们并不计较眼前的经济收入,而是更看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事实证明,这份包容和耐心很快得到了回报。
2024 年,协鑫在苏州国际科创大会上宣布,与苏州市、昆山市和吴江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 100 亿元的钙钛矿产业基金及 30 亿元的装备产业基金,并签署了多个重大项目协议,包括昆山 20GW 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和吴江钙钛矿装备产业园的建设。预计到 2027 年,这些项目将带来千亿级产值。
2024 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现场 / 李鹤鸣 摄
钙钛矿被誉为光伏行业的未来,其技术的颠覆性在于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度电成本。协鑫通过自主创新,将钙钛矿与晶硅叠层组合,不仅大幅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至 34.6%,还将组件成本降至晶硅产品的 70%,这是光伏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协鑫计划在年初正式投产全球首条 GW 级钙钛矿生产线,生产规格为 2.4 米 ×1.2 米的组件,这将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功率最高的钙钛矿产品。项目建成后,企业能为苏州带来税收、就业和绿色发展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布局还将助力苏州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苏州的做法也给其他城市传递了一个信号:招商引资不能只盯眼前数字,更要看长远。给企业空间,给产业动能,是投向未来的智慧,也是城市繁荣的底气。这样的耐心和格局,让苏州在总部经济中脱颖而出。
细节决定成败
总部经济,是苏州近年来大力推动经济转型的重点之一,也是各地争相争夺的 " 香饽饽 "。
原因很简单,总部企业通常是大型公司,即使主营业务不在本地,它们的落户依然能带来丰厚的税收、稳定的就业机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带动。同时,吸引高端人才,也能让城市的产业生态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可以说,总部经济的价值远超单纯的经济数据。
正因如此,各地对总部企业的争夺格外激烈,各种奖励和扶持政策层出不穷。协鑫集团就曾接到四川、深圳等地的邀请,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
《2024 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苏州成功入选 2024 年人才友好型城市,位居全国第五 / 图源:苏州人才发布
但对于总部企业来说,他们更看重一个城市的产业配套、人才储备、综合成本和营商环境等因素。在这些方面,苏州具有强大的综合优势。作为一个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苏州在资源和政策上的先天条件并不突出,但这也让优化营商环境成为苏州的 " 生命线 "。
昆山流传一个段子," 市长要敢于给外商端洗脚水 "。早在 1994 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时,这种开放、包容的基因就已深埋其中。当时,苏州借鉴新加坡经验,与其合作打造的工业园区,成为了全国开放的典范。
苏州也凭借这些积累和沉淀,在对外开放中引了进一批高质量制造业外企,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如三星、松下、西门子等。如今,全市外企已经超过两万家。
同时,全市还拥有 607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 3500 家,数量全国领先。到 2025 年,苏州计划再新增 200 家国家级 " 小巨人 " 企业。这样的成绩背后,是政府精准、高效、细致的服务。
在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样本前处理,后续用于上机测序 /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衡量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不能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行动,细节骗不了人。
举个例子,在招商引资白热化的今天,许多城市出台的涉企政策繁琐复杂,企业看了犹如 " 天书 "。而在苏州,今年的 " 新年第一会 " 发给企业家的不是厚重文件,而是一张 " 政策明白卡 ",扫码即可查阅最新政策清单和申报入口,几步操作便能完成申请,省去了繁琐流程。
同日,苏州还揭牌了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 " 线下一中心、线上一平台 " 的闭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 以前是政府给什么,企业接什么;现在是企业需要什么,政府主动提供服务。" 苏州数据局副局长周旭东介绍,政府正通过 " 线下一中心、线上一平台 " 的模式和闭环管理机制,构建覆盖全市的 "1+10+N" 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贴心、优质的 " 苏式服务 "。
具体到日常办事体验,苏州干部的作风也让人印象深刻。
" 每次政府这边有什么优惠政策,或者能给企业申报的项目,都会直接派人通知,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申请、怎么填表格 ",会后一位苏州企业家告诉记者,在苏州开公司,是一件很省心的事。
挑战与未来
在协鑫总部的展馆里,排列着光伏技术的迭代产品,从传统的棒状硅到突破性的颗粒硅,再到前沿的钙钛矿材料,展现了协鑫在光伏领域的技术革新。尤其是钙钛矿,生产成本更低,能耗仅为晶硅电池的 1/10,这项技术也成为协鑫未来在光伏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首个 " 六位一体 " 能源互联网项目在苏州协鑫工业应用研究院投入运行,图为建筑屋顶的 350KW 光伏供电 / 图源:协鑫集团官网
即便如此,协鑫也不敢 " 躺平 "。近年来,随着光伏市场的迅速扩张,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供需逆转,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停产裁员等问题成为常态。在新玩家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企业若想不被挤下牌桌,必须掌握核心竞争力," 上桌 " 的资本尤为重要。
" 卷 ",成了协鑫的关键词。
" 其他企业 1 公斤棒状硅大约需要耗电 65 度,制造成本 55 元;而我们的颗粒硅耗电仅 13 度,成本不到 30 元。他们想打价格战,也拼不过我们。" 王营介绍,协鑫算是整个光伏行业里的 " 卷王 ",这种 " 卷 " 不是简单的价格内卷,而是靠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工艺优化以及绿色减排赢得市场主动权。
这种 " 卷 " 的精神,融入了苏州的每一处细节,也成为江苏崛起的缩影。江苏在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实现 " 全员上榜 ",所有地级市 GDP 均突破 4000 亿元。苏州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集体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昆山更是连续 20 年稳居榜首。
2024 百强县市榜发布,江苏前十占 6 席,前百占 24 席 / 图源:《2024 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
这种内部竞争转化为全市的协同发展。" 苏州的农村富裕程度甚至超过很多城市,这里几乎没有穷地方。" 一位在苏州生活多年的市民感慨道。
然而,作为地级市,苏州也需要克服很多难关。机场和大学,一直是苏州发展的痛点。
作为江苏省的经济龙头,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苏州至今没有自己的机场。尽管有上海、无锡、扬州、常州等周边城市机场的环绕,但 " 环苏州机场城市群 " 的尴尬让苏州更渴望拥有一座自己的运输机场。
此外,苏州在高端人才吸引力和教育资源上也存在劣势。全市虽有 25 所高校,却仅有一所 211 大学——苏州大学,以及几所 985 大学的分校。苏州的高校资源和经济总量相比,显然并不匹配。
苏州大学钟楼 / 图源:苏州大学官网
苏州在某些专精特新领域的确有优势,但与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相比,综合吸引力仍显不足。王营透露,许多企业员工宁愿每天通勤,也要在上海定居。足以看出,苏州的聚才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尽管如此,这座城市并未停下脚步。从制造业到智能化,从传统模式到全球创新,这座城市始终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当夜幕降临,路灯与星光交相辉映,远方工厂的灯光闪烁,照亮前行的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营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