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员:说说中国经济年报里的这三个亮点
中国经济年报新鲜出炉。2024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年报里的亮点很多,今天重点说说这三个。
2024年中国经济“前高、中低、后扬”。“中低”,当时压力很大。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四季度的增长5.4%,比三季度增速提升0.8个百分点。而且“上扬”是全方位的,生产、需求、物价、收入、预期等,都有积极变化。
这个较大增幅,说明什么?
首先,说明一揽子增量政策管用。部署及时,落实动作很快,“增”体现得比较充分,“一揽子”形成组合拳。
其次,说明存量政策“打底”很重要。一揽子增量政策并非“空中楼阁”,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两方面同时做,才有此效果。
第三,说明中国经济有中长期增长潜力。一揽子增量政策不是“只顾眼前”,而是兼顾长远。中长期潜力的徐徐释放,是短时间内政策迅速见效的重要基石。
2025年的开局,因此更显关键。要把去年四季度的回升势头延续到今年一季度,很有挑战性。相关政策怎么跨年度顺畅衔接?怎么体现今年宏观政策的“更加积极有为”?抢抓开局,怎么抓?都是考验。
新旧动能转换,是中国经济前进中的核心诉求之一。无论GDP增速多少,动能转换一直在推进。看2024中国经济年报,新旧动能转换的进度,显然比预期的更快。
新动能的释放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原始创新能力在快速提高。我国全球创新指数2024年排名升到第11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加,重大科技突破一再出现。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年普遍聚焦、用力、见效。
中国经济目前仍面对不少难题,包括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从2024年的实践看,哪些地方新旧动能转换做得更好,破解难题的手段就更多;哪些企业在探索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新”字上更有收获,它的生产经营状况就会更好。
亮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大家一起努力“加速跑”,创造出来的。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让这样熠熠生辉的亮点,再多些。
中国经济年报中有一个人口数字的变化,很值得重视——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
近年来的生育最高峰是在2016年,新出生1883万人。随后,这个数字已连续七年下降,2023年降到新出生902万人。“954万人”,意味着这个下降趋势出现了逆转。
人口走势出现逆转,并不容易。此前一年,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结束了连续九年的下降,出现增长。生育意愿的持续累积,传统的龙年生育偏好,以及各地生育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多方面因素叠加,促成逆转。
人口变化,从来不是小事。与之密切相关的重大改革任务、重大制度建设很多。
2015、2016、2017年出生的那拨儿孩子,这两年已陆续入学了。“高峰”涌进校园,资源配置的压力很大。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有一项任务——“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就与此有关。
《决定》还提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去年10月,关于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出台。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制定促进生育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动作一个接一个。
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多样、复杂。新出生人数出现一个年度的逆转,并不意味此后就必然一路增长。对此要保持理性预期。
2022年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减量阶段。按照党中央部署,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任务紧迫,也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