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商品馆”,一夜之间消失了
城市里的 " 蓝白熊 ",来了又走了。
过去几个月内,号称售卖俄罗斯商品的 " 俄货店 "" 俄罗斯商品馆 "" 俄罗斯国家馆 ",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城市冒头。这类门面往往风格鲜明且统一,多以高饱和度的蓝色为主,蓝白色大熊为主要标志,店内装修也大多简易,有的只是临时的棚搭。
仅从外表看,就不像要久留的样子。
果然,就在 1 月 17 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通过官方账号发出提醒:目前,俄罗斯国家馆在中国的官方地址仅限于在俄罗斯出口中心支持下开设的场馆,而且只有四家,分别位于上海、哈尔滨、成都和深圳。
也就是说,大多数所谓的俄罗斯馆,来历都很不简单。
俄罗斯国家馆在中国的官方地址仅限于在俄罗斯出口中心支持下开设的场馆 / 图源:@俄罗斯驻华大使馆
不久前的 1 月 8 日,上海市场监管局亦宣称,将对个别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的 " 俄罗斯商品馆 " 类店铺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此外,市监局从 2024 年 12 月 23 日起先后对 47 家 " 俄罗斯商品馆 " 进行了检查,且对其中 6 家宣传为 " 国家馆 "、对消费者存在较大误导性的商铺进行了立案调查。
2024 年 12 月底,南风窗记者走进南方某城市一家商场,发现一楼内新搭建起了一家 " 俄罗斯商品直营馆 ",无穹顶,占地约十几平方米。货架上的商品大多中外文混杂,包括但不限于 " 大列巴 "" 牛筋肠 "" 格瓦斯 " 等等符合国人对俄罗斯刻板印象的食品。
陈列酒品的货架上,有一款 1.5 升塑料装的 " 白熊大塑 " 啤酒,标价 39 元,商品标签的显示产地为 " 俄罗斯 "。但在电商软件上以照片识别商品,包装与规格一模一样,三瓶打包售价只要 38.8 元,产地为黑龙江哈尔滨。
今年 1 月,南风窗记者再次路过同一家商场,发现一个月前的 " 俄罗斯商品直营馆 " 已经不在。
这样的 " 短暂出现后又消失 ",在不少城市比比皆是。
俄货来自东北
俄货店总是突兀地出现在城市里,在 CBD 中心,或在商场门前的空地上。高饱和度深蓝色,铺满整个店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白色大字向来客呼喊:" 战斗民族 "" 乌拉!"
粗粝的盛情扑面而来。
1 月中旬,南风窗记者走进一家深蓝色棚搭的 " 俄罗斯国家馆 "。时值周六午后,店内较为热闹,可见两个五六岁模样、身着 " 东北花棉袄 " 的白人孩童与父母一起选购。
店内商品以零食与副食品为主,但均价比大多数国内商超都高,产地有的标注俄罗斯,有一部分标注为中国黑龙江、吉林等省份。
比如 " 风味光头饼 ",产地为黑龙江省绥芬河市。" 俄式酸黄瓜罐头 " 则标注为原产国越南。
" 风味光头饼 " 的产地为黑龙江省绥芬河市 / 南风窗记者 邢初 摄
对于商品的中文货标,一位女性店员用浓郁的北方口音普通话告诉我," 不可能只是俄文,咱也看不懂啊 "。
她还坦陈,因为 " 场地大,只放俄罗斯商品肯定放不完 ",于是货架上同时出现了产自中国其他省份地区的,与 " 产自俄罗斯 / 白俄罗斯 "、但经黑龙江等东北省份代理的食品,甚至有原产地为越南的商品。
不过,不管是不是俄罗斯原产地,同一款商品,俄货店大多都比网购平台贵 1-2 倍,甚至更高。
比如,该店销售的一款产自黑龙江牡丹江的 " 阿穆尔王者牌风味伏特加 ", 500 毫升零售价为 63 元人民币,而在电商平台上的同款伏特加,售价仅为 36 元。
研究俄罗斯方向国际关系的博士生覃心曾在莫斯科留过学,熟知俄语,也去过南京、上海不少俄货商品店。在覃心看来,各种俄货店内售卖的大部分零食," 其实在俄罗斯见不到 "。商品包装上的俄文," 其实很多拼音和字母也都是错的 ",一些商品的中文名,在她看来也是 " 机翻的感觉 "。
俄货商品店的零食 / 南风窗记者 邢初 摄
对国人而言,在不知从何而来的某些刻板印象里," 牛筋肠 "" 大列巴 " 等名词,与俄罗斯特产紧密挂钩。即便,目前没有任何可查证的专业资料,能证明 " 牛筋肠 " 是俄罗斯特产。覃心认识的俄罗斯本地人会吃一种 " 牛肉肠 ",但从没听过 " 牛筋肠 " 这种东西。覃心认为,"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俄罗斯牛筋肠’,多半是商家根据本地消费者喜好自行研发或改良的‘俄式风味香肠’。"
2025 年 1 月初,元旦刚过,覃心打算去一家位于上海环球港的 " 俄罗斯国家馆 ",却发现前一天还在营业的店铺,已经倒闭。
熟悉的与陌生的
在俄罗斯人眼中,中国的俄货店有着一种奇妙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在上海读大学的 21 岁俄罗斯女孩尤利娅对南风窗记者表示,走进俄罗斯商品店,她感受到了久违的 " 俄罗斯的氛围 "" 熟悉的音乐 ",让她感到惊喜,还有一些熟悉的俄罗斯当地品牌,比如阿廖卡(alyonka)巧克力、Lyubyatovo 饼干等," 而且大部分价格都比在俄罗斯当地更低 ",尤利娅说。
阿廖卡最早是苏联时期生产的牛奶巧克力,如今已成为俄罗斯当地最大的食品品牌之一。中国的各类 " 俄货店 ",都能见到标注为阿廖卡的巧克力、饼干,不过,尤利娅不记得这个牌子有 " 抹茶 " 口味。
阿廖卡品牌的 " 抹茶 " 口味零食 / 尤利娅 摄
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的博士生萨沙对中国俄货店的第一印象也是 " 积极 ",除了熟悉的食品品牌,一些店铺用 " 受欢迎的人进行营销 " 也让她感到亲切,比如,她曾在上海看见过 " 带有普京形象的俄罗斯冰淇淋广告 "。
但店内依然有不少食物是萨沙从未在俄罗斯见过的," 主要是各种品牌的香肠、蜂蜜、面包、罐头食品 ",她想," 但也许这些品牌只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很常见,所以我没有在莫斯科看到它们。"
而对萨沙来说,俄货店是不会去第二次的那种店铺," 在中国尝试中国商品要有趣得多 "。
俄货店最早的风潮出现在 2022 年 3 月。彼时,京东与俄罗斯电商平台 Yandex Market 合作、由示范区产业投资促进局策划推动成立的 " 俄罗斯(Russia)国家馆 " 上线,很快就被中国消费者抢购一空。店铺的线下配货基地负责人在采访里表示,店铺上线一周后,总销售额已达近 600 万元。
该店铺上线当天,俄罗斯联邦总商会驻中国商业大使谢尔盖 · 百采夫还发布了一段视频,感谢中国朋友对俄罗斯(Russia)国家馆的支持。不过,尚且未有证据表明该店铺出自网传的 " 俄罗斯大使馆授权 "。
俄罗斯联邦总商会驻中国商业大使谢尔盖 · 百采夫发布的视频
目前," 俄罗斯(Russia)国家馆 " 在平台拥有粉丝逾 260 万。证照信息显示的营业执照注册者,为陕西日出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店内,一包 190 克的 " 阿廖卡 " 巧克力售价 15-19 元,比在线下标榜为俄罗斯进口商品的实体店便宜。
紧随其后," 俄罗斯国家馆 " 的概念,开始以各种仿照店铺的形式冒头,不约而同的外形风格装修,让它们看上去宛如连锁,但实际上很可能分属于截然不同的经销商和代理商。
短视频平台上不断有各种自媒体博主在力呼 " 俄货店 " 的高昂利润。名为 " 俄比熊联合创始人 " 的博主宣称,自己的品牌仅需 40-50 万元启动资金,就可以轻松收获 90 万年利润。一家开在长沙的新店,三天内就能营业 10 万,毛利高达 50% 以上。
在企查查上输入这名博主口中的 " 俄比熊 ",检索出逾 130 家相关企业,其中注册规模最大的一家,是位于湖北武汉的 " 俄比熊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23 年 12 月。
一家俄货线下店 / 尤利娅 摄
南风窗记者从社交平台添加了 " 俄比熊 - 俄货供应链 " 的微信账号,其个人视频号曾在 1 月 16 日发布过一则 " 如何辨别真假俄货 " 的科普视频,据其称,看一件商品是否产自俄罗斯,最直接的方式,是查看商品背后的条形码数字," 开头为 46 的是(产自)俄罗斯,开头为 48 的是白俄罗斯 "。
依照这一方法去线下俄货店对照查看,的确能发现小部分产品为 46 或 48 开头,但平均单价都比线上 " 俄罗斯国家馆 " 要高。
退潮之后
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俄货商品铺,尽管真假莫辨,但某种程度上,都是中俄两国关系日益提升的反映。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昕向南风窗记者表示:" 中俄双边贸易在过去十几年内一直在提升,近两三年尤为明显,而且伴随着一些结构上的变化。"
" 比如,一直以来,能源占据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一大块,而如今及往后,非能源类的原材料,包括农产品也在进一步增加。" 张昕认为,这一变化对两国经济合作关系的影响非常大," 这可能是近三十年来中俄关系的第一次。"
据中国海关总署于 2025 年 1 月 13 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24 年,中国与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1.74 万亿元(约 2370 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不过,与 2023 年 32.7% 的涨幅相比,2024 年的同比增长率 2.9% 明显落后。
俄罗斯国家馆 / 图源:@俄罗斯驻华大使馆
除战争因素,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吸引着张昕对中俄贸易的关注。" 苏联以后,俄罗斯的整个工业与制造业一直相对走弱,越来越依赖能源和原材料的出口,与此同时,中国本身的工业化水准和制造业提升非常快,二十多年的这些宏观趋势积累到现在,再部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就会进一步加速出现贸易的结构性变化。"
在张昕看来,俄货店在各城市的忽然冒头,恰好反映了国家关系总体提升的大趋势," 原来我们跟俄罗斯交往比较多的地区,现在一定程度上在向全国蔓延。比如江浙华南一带,在地缘上曾经一度是与俄罗斯联系比较少的。"
不过,张昕并不太看好这类店铺的长期发展。" 除了能源这种大的(产品),中国消费者日常能接触到的,还是日用品和食品多一些,比如酒、糖果。但这类商品有不少又存在出口限制,比如肉类。不管是生肉还是肉制品,(俄罗斯)对中国的限制是比较多的。"
因此,店铺里能买到的肉制品,诸如牛筋肠,就极有可能是中国生产,贴上了俄罗斯的标签。" 但也不能说它们是假货 ",张昕提醒," 它们只是用了某些与俄罗斯相关的符号做营销,而商品背后的生产地,都符合法律规定。只不过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这个是可以追问的。"
有俄货店的商品已标注清楚 " 国产 " 或 " 进口 "/ 图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张昕认为,随着信息透明度的增加,大部分消费者都会逐渐发现 " 此俄非俄 "。" 不管是确实从俄罗斯进口的还是贴牌的(食品),还是实际上是完全在中国生产的,甚至跟俄罗斯没有本质上直接关联的,本质上都只是商品。" 在张昕看来,国内生产的食品宣传为俄罗斯特色,无可厚非。
就算是广义上的俄罗斯食品、日用品,对中国市场的大多数消费者来说," 中长期吸引力也有限 "。在张昕看来," 你可能偶尔尝试一下觉得好玩,但随着好奇心过去之后,见过、吃过,也就这样了。"
新年过后,那些如今雨后春笋般浓郁蓝白色系的城市访客,或许也会随凛冬淡去,终将成为历史。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首图为南风窗记者 邢初 摄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邢初
特约作者|微光
编辑 | 阿树
值班主编 | 吴擎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