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2024:伟大与失败的分水岭
文 | 有点数,作者 | 有叔
2024 年的汽车行业,别以为还是合资品牌唱主角,国产车可是狠狠 " 卷 " 出了一片新天地。
车圈的故事渐渐落下帷幕,技术的革新碰上市场的竞争,这一年的剧情,简直是惊心动魄的大戏连台。
" 伟大 " 与 " 失败 " 的分水岭
2025 年新年伊始,各大车企的成绩单一一出炉。
比亚迪在新能源车领域一骑绝尘,12 月单月销量高达 51.48 万辆,全年累计销量 427.21 万辆,同比增长 41.26%,远超其全年销售目标。
更令人瞩目的是,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也走在了前列。早在 2018 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提出了 "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 "。如今,比亚迪的 DiLink 智能座舱系统已经成为行业标杆,让中国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体验走在了全球领先的位置。
再看奇瑞集团,2024 年也是全面发力,国内外、燃油新能源四大赛道同步推进,全年销量 260 万辆,同比增长 38.4%,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奇瑞不仅销量喜人,更在数字化转型、生态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海行云、瑞鲸、瑞享、瑞轩等一系列平台的打造,让奇瑞在产业链协同、工业采购、用户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在比亚迪、吉利迎来增长时,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却遭遇了滑铁卢。
上汽集团全年销量 401 万辆,同比下滑 20.07%,失去了保持 18 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销冠地位。广汽集团同样面临困境,预计全年销量跌幅超过 20%。
一汽集团也未能实现年初目标,主要依靠的一汽大众销量下滑严重。长城汽车虽然净利润较高,但销量增长乏力,仅同比增长 0.21%。
这些传统车企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度依赖合资品牌,自主创新不足。当市场竞争加剧,合资品牌表现不佳时,它们便陷入了销量大幅下滑的困境。
比如,一汽大众的下滑,更是让一汽集团整体失意,凸显了其缺乏多元化发展战略、抗风险能力弱的短板。
相比之下,新造车企业 " 蔚小理零 " 在 2024 年却创下了销量新高。
理想汽车全年销量达标 50 万辆,零跑逼近 30 万辆大关,蔚来整体销量达到 22 万辆,同比增长 38.7%,小鹏汽车也重回增长轨道,销量达到 19 万辆。
然而,新造车企业也面临着淘汰赛加剧的现实,部分品牌在销量增长的背后,还承受着业绩持续亏损的重压。
对比中国汽车发展史,把 2024 年比做中国车企 " 伟大 " 与 " 失败 " 的分水岭,一点也不夸张。
内卷竞争 " 白热化 "
2024 年,汽车行业的内卷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价格战从年初打到年末,成为贯穿全年的主旋律。2024 年春节假期刚结束,比亚迪就喊出了 " 电比油低 " 的口号,打响了价格战第一枪。
这一枪," 子弹 " 整整飞了一年。
特斯拉 Model Y 车型在 11 月再次降价 1 万元,比亚迪、上汽大通也被爆要求供应商明年降价 10%。
3 月,广汽埃安 AION Y Plus 星耀版下探至 10 万元区间,小鹏 G6 全系限时立减 20000 元,吉利汽车拿出 20 亿元进行补贴,奇瑞集团推出 " 百亿补贴置换季 "。这种内卷式竞争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从短期看,部分车企可能通过降价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比亚迪 1-11 月累计销量达 375.73 万辆,同比增长 40.02%,超越 " 南北大众 " 成为车市冠军。
从长期和行业整体来看,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1-10 月的汽车行业利润 3758 亿元,同比下降 3.2%,汽车行业利润率 4.5%,处于历史低位。部分地区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因现金流紧张而经营困难,30 万元以上车型以及传统豪华车市场受到较大冲击。
也是在这一年,车圈给人一种全面混战的感觉,稍不努力就要被赶超,甚至把一些品牌都卷没了。例如,战略误判、产品单一的新势力车企威马、高合、极越等都没能逃过 2024 年的败局,而哪吒、极石等这些品牌,基于目前状态,估计在 2025 年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长城汽车魏建军在央视新闻《中国 UP》跨年活动中就表示,汽车产业发展应稳健,如同跑马拉松要找到节奏、稳住呼吸。企业发展要有战略定力,不能因内卷而焦虑,要行稳致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 "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为 2025 年汽车行业摆脱恶性竞争指明了方向。
崛起之路
尽管内卷竞争激烈,但中国汽车行业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随着 5G、AI 等技术的突破,汽车正在向智能化演变,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众多车企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巨大,取得了显著成果。
长安汽车早在 2017 年就开启了第三次创业计划,从机械制造企业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截止到 2021 年,长安汽车成为首个产销突破两千万辆的中国品牌,2025 年有望更快突破三千万辆。
红旗品牌也倾力打造了九章和天工两大技术平台,将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其定位为中大型豪华纯电 SUV 的红旗天空零八,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实力顶流。
在 2024 年国产汽车全面崛起的浪潮中,多款爆款车型脱颖而出。
小米 SU7 作为雷军三年磨一剑的产物,上市 8 个月时间累计交付量达 13 万辆左右,累计订单数量接近 26 万份。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 · 法利对其赞不绝口,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山本真义对其进行详细拆解,前 F1 世界冠军罗斯伯格试驾后也发出德国车企能否跟上中国的疑问。
问界 M9 则成功站稳了 50 万 + 的豪华市场,起售价格 46 万元,顶配超 50 万。截至 12 月,累计大定订单超过 20 万份,连续 8 个月稳居中国 50 万以上豪华 SUV 市场销量第一。
尊界 S800 更是激进,预售价格 100 万 -150 万,开启预订后 48 小时内预订量达 2108 台。以一台汽车 2 万元的订金估算,鸿蒙智行 48 小时内光订金就入账 4000 万元。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其 ATTO 3 在海外市场也表现出色,在泰国、新西兰、以色列、巴西等多个地区夺得了销量冠军。已在 70 多个国家及地区实现交付,累计出口量超过 14 万辆。
其高端品牌仰望汽车的仰望 U9 更是实力惊人,2024 年 8 月在测试中达到 375.12 公里 / 小时的最高时速,刷新国产电动超跑极速纪录。11 月公布的纽北成绩也位列量产纯电车型第二。
小鹏的 " 陆地航母 " 分体式飞行汽车也备受关注。2024 年 12 月开启预售,计划 2026 年第一季度交付。此前在迪拜的 GITEX 展览会上,一体式飞行汽车就给迪拜民航局主席等留下深刻印象。
这些成果背后,是中国汽车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对市场趋势的洞察。
写在后面:颠覆与融合,未来可期!
从传统机械制造到智能汽车,从价格战的泥潭到技术创新的高地。当小米、华为等跨界巨头闯入汽车领域,当红旗、奇瑞等传统车企焕发出新的活力,汽车行业的格局正在被重新定义。
回顾 2024 年的中国汽车行业,我们不难发现,国产车崛起,合资品牌边缘化,新造车企业竞争激烈,内卷现象严重,但技术创新也是层出不穷。
一方面,国家出台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并提供大量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企业自身的厚积薄发也至关重要。比如华为,早在 2016 年就开始向汽车厂商提供标准化零部件,后来又逐步完善鸿蒙座舱和 ADS 智驾等技术。小米在造车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智能家居生态完善,AIoT 设备用户上亿,从而能够通过小米 SU7 打造 " 人车家 " 全生态,形成独特竞争力。
2025 年,随着国家以旧换新刺激消费补贴的持续加码和汽车价格战的深入,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彻底成为行业主流。届时,绝大部分合资品牌和海外品牌可能会被进一步边缘化。
2025 年,汽车行业的故事,还将继续上演。被重新定义的汽车行业的格局是颠覆还是融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