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山村蝶变:诚实诚信诚心成了新乡风,引来了人办成了事

针对性快速响应 2024年09月01日 15:18:02

在福建三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蝶变”。

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青翠缥缈的山光水色,透着一股原生态的淳朴和安宁。

很难想象,就在9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村”“赌博村”“空壳村”。当时,半山村劳动力普遍外出,剩余常住人口不足百人,村内垃圾堆砌、环境脏乱不堪,甚至还有不少村民为“一夜暴富”沉迷赌博,而村集体负债也达到30余万元。

半山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上任后,决定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通过一系列创新机制,推行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的“三诚文化”,迅速凝聚人心,改变了村民和村子的风貌,让半山村摒弃陋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福建省文明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庄。

8月30日拍摄的尤溪县半山村。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半山村的“蝶变”之路,是三明精神文明建设赋能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8月3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重访三明,走进尤溪县半山村、书京村等地,探寻乡村振兴的“突围”之路。

尤溪县是朱子诞生地,忠、孝、廉、节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从县里到各个乡村,普遍和半山村一样,因地制宜运用朱子文化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促进乡风文明,带动了乡村振兴发展,让村民过上好生活。

诚实诚信诚心,真正见实见效

从尤溪县城出发,沿着G235国道驾车约20分钟,便能抵达有着“半山半水半月岛”美称的半山村。

半山村面积小,一面靠着尤溪河,另一面挨着四座山,由于每座山都只有一半属于这个村,“半山”之名由此而来。

走进半山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整洁的村容村貌,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河水清澈见底,时不时有鸟儿飞过;眺望远处,山峦叠翠……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眼前铺展。

8月30日拍摄的尤溪县半山村。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今日的半山村早已不同往日,这样的“蝶变”源自一套别具一格的精神文明建设机制。

2015年,刚从军营归来的林上斗选择回到生他养他的半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梅仙镇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陈燕告诉澎湃新闻,林上斗回来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制定了“铁腕制度”。“当时村里赌博成风,民心涣散,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引领。林上斗要求,村干部要低得下头、弯得下腰、动得了手,不要领导而是引导全村的百姓去改变村风民风。”

2015年后,半山村推出了村民大会、近邻恳谈会、十二生肖议事亭等重点举措,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民情,为村民排忧解难。

而半山村最厉害的“杀手锏”要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据公开报道,2021年,半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村里每一个家庭户颁发股权证,村民从“无产”变为“有产”。

另据三明日报报道,2015年来,半山村通过合作社统一流转经营权方式,盘活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累计分红达132万元。

就这样,半山村从落后脏乱一步步转变。如今,村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尤溪县半山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图为8月30日拍摄的半山村。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漫步村中,会看到临街村民的家门口,都摆放着一个个木质货架,上面是当地的农特产品。这些货架24小时不上锁,也无人看管,游客只需通过二维码付款,即可自取想要的货品。

像这样的“无人店铺”在半山村已有8家。在这背后,正是半山村“三诚文化”的生动体现。

林上斗曾公开表示:“一个人改变不了一个村子。改变,靠的是党组织,是文化、机制的力量。”

陈燕向记者介绍,“三诚”指的是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这样的文化也让半山村引得来人、留得住人、办得成事。

谈起“三诚文化”在村里扎根,陈燕分享了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我们的村民自古有在房屋前种植果蔬的习惯,但随着村内游客的增多,出现了瓜果被采摘的现象。村民发现后,就在树上挂上‘已喷农药,请勿采摘’的提示牌,以此来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陈燕提到,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便入户去向村民宣传“三诚文化”,建议他们把提示牌的内容改成“自由采摘,一斤5元”,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提高民风,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后来,有领导来村里调研时对这样的做法大加赞赏,认为三诚文化真正地见实见效,并且在半山村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和实现。”陈燕对澎湃新闻说。

两位艺术家留下来,带动乡村活力

如今,游客到了半山村,新知青艺术公社是必到的打卡点。2020年,二胡演奏家洪纬和舞蹈家周青这对“艺术家夫妻”,被淳朴的民风和特色古民居吸引,决定扎根半山村。

8月30日,二胡演奏家洪纬和舞蹈家周青夫妇在半山村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近年来,他们先后为村民开展了音乐、舞蹈、短视频制作等艺术文化活动,并提供专业指导,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仅如此,新知青艺术公社还为半山村和外面的年轻人架起了一座桥梁。目前,已有超过2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青年艺术家,陆续前往半山村开展艺术文明振兴乡村志愿服务活动。

1999年出生的王哲宇,已成为新知青艺术公社的“老人”,这里的生活和工作让他深深感受到“成就感”。

他说:“文化艺术的感染和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十天半个月带村民练练歌就结束了。我们的理念是扎根式陪伴,能更长久更持续地影响当地村民。”

相较于起初的陌生,现在的村民已经会自发地“拉着”志愿者和洪纬、周青两位老师练舞排歌。“比起安稳、一成不变的工作,我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看到这些老一辈村民的改变和笑容,心里很高兴。作为一名准00后,我也想让其他人看到年轻人的一种担当,并且能够影响更多人。”王哲宇说道。

8月30日拍摄的半山村新知青艺术公社。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这群年轻的志愿者,在半山村孩子们的心中,也掀起了一些深刻的波澜。

志愿者张琪介绍,今年暑假期间,她们为村里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研学活动,从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古建筑、植物等入手,让孩子进行体验和实践。

“即便有些孩子现在还不能深刻地理解,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回过头去看,或许会发现,其实从小就为他们梳理出了一条美育的脉络,日后能够带着一种观察美的视角去生活和学习。”张琪认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管是孩子还是老人,他们的精神世界能得到丰富,业余生活能有文化和美的渲染,这对村子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大有裨益。

8月30日,志愿者们在半山村新知青艺术公社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澎湃新闻了解到,新知青艺术公社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娱生活,也为半山村带来了经济效益。

2021年“五一”期间,连续5天的“灵秀半山”主题水上舞台晚会举行,半山村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登上了同一个舞台,其间村民仅摆摊收入就达10多万元。

古村落里的烟火气和文艺范

离开半山村,向南前进,沿着山路一路蜿蜒向上,视线逐渐开阔,坐落于群山间的书京村犹如“世外桃源”,充满了松弛感和诗情画意。

书京村位于尤溪县台溪乡,这里不仅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还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拥有土堡、宗祠、古寨等众多古迹,80余幢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

8月30日拍摄的尤溪县书京村。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8月30日,尤溪本地居民小满带着女儿和朋友来到书京村游玩,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五次到访此地。

在小满看来,书京村是一个原生态、治愈系的古村落。“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在上山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山峦叠翠,非常有层次感。还有浓厚的生态气息,茶山、农田、竹林,自然环境优越。以及历史悠久的古堡建筑和传统文化,整个形成了非常吸引人的魅力和气质,吸引着我一来再来。”

小满认为,对于现在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缺少“脚踏实地”感受大自然的机会。“书京村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孩子可以赤脚在田间行走奔跑,体验农村生活。”

近年来,书京村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古村落“活起来”。书京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朱明艺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2021年以来,村里先后筹措了多笔资金,对古建筑古房屋进行修缮和改造,以及其他相关民生工程,目前已完成11个项目。

8月30日,游客在尤溪县书京村游览。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和半山村相同,书京村也引入了新知青艺社,邀请周青和洪纬夫妇共创大学生青年创业基地。

周青告诉澎湃新闻,三明深厚的民俗文化和独有的特色建筑深深吸引着她,希望能够对这些在地文化进行梳理,并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进行传播。

“从半山村到书京村,从老人到孩子,我感受到其实村民们都很喜欢艺术氛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有一种文化自觉,当看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会特别想要通过自己专业的转化,让更多人都能看到和感受到,所以也一直在探索如何用文化艺术来助力乡村的振兴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村民其实是相互陪伴、相互滋养的。”周青感叹说。

洪纬则表示,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说,希望把书京村的古堡古村落作为一个点,把村民、文艺爱好者集中起来,逐渐地变为平台式发展。

长期以来,书京村面积小,人口也少,大多数居住在此的老人通常习惯“日落而息”,缺乏业余生活。书京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朱明艺希望,通过一系列地改造和引进两位艺术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村里,来带动老年人,再带动整个村子的人气,“让村子的烟火气更重,人文精神更加丰富”。

设计:王璐瑶

分享